為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環保部近日正式啟動《清潔空氣研究計劃》(以下簡稱《研究計劃》)。
“霧霾問題非常嚴重,其形成機理和治理方案比較復雜,所以此前環保部想申請大氣專項,定位于類似水專項那樣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但沒有成功?!敝袊h科院副院長柴發合介紹,所以環保部啟動了自己的項目,即《研究計劃》。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指出,“底數不清、機理不明、技術不足”是制約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頸之一?!缎袆佑媱潯分幸矊ⅰ凹涌炱髽I技術改造,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作為十條措施之一,明確提出要加強灰霾與臭氧形成機理、來源解析、遷移規律、監測預警以及大氣污染與人群健康關系的研究,并加快大氣污染物控制技術研發。
從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獲悉,《研究計劃》將分2013-2015年、2016-2017年和2018-2020年三個階段實施,包括國家層面的管理技術研發和重點區域的清潔空氣科技工程兩大部分。
首先,在國家層面的管理技術研發中,設置大氣污染源國家法規排放清單及減排支撐技術、空氣質量管理決策支持技術體系和大氣污染防控監管技術體系研究3個主題;其次,在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含港澳)等“三區”,并逐步在其它重點城市群開展重點區域的清潔空氣科技工程,為扭轉我國PM2.5和臭氧污染的惡化趨勢,保障公眾健康和生態安全,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撐。
針對《研究計劃》,環保部已成立領導小組和總體專家組。其中,環保部總工程師萬本太任技術總師,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遠航、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賀克斌、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任副總師。專家組成員包括來自中科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環境規劃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上海市環科院、廣東省監測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
“《研究計劃》從2013到2017年的五年經費概算為10億?!辈癜l合介紹,經費的來源有中央劃撥經費、地方配套和企業研發投入三塊。
“中央劃撥經費主要是環保部從環保公益科技專項中拿,該專項每年的預算為3億左右,預計每年會拿出相當一部分投入《清潔空氣研究計劃》?!辈癜l合介紹。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