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可再生能源裝機持續增加,煤炭在中國發電資源中所占的比例在未來20年將逐漸下降。2030年前,中國電力裝機容量將翻倍,甚至更多。相應地,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大力發展,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逐年減少。
彭博社最新發布了一份報告,名為“中國電力部門的未來:從集中式煤炭發電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轉變?”
報告預測中國從現在到2030年,每年裝機容量將額外增加88吉瓦。毫無疑問,中國有望成為全世界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此外,中國發電行業還計劃在今后20年中增加1500吉瓦裝機,電力方面總投資超過3.9萬億美元。雖然中國火電發電量巨大,但由于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高度重視,中國的碳排總量將在2027年開始下降。
報告的負責人認為,中國已經開始改變策略,不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但他也提到了中國所面臨的挑戰,盡管國家注重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腳步,但煤炭仍將在2030年前占據能源主導地位。因此,這位負責人強調,如果中國希望盡早擺脫對煤炭的依賴,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過分析,彭博社肯定了中國在可再生能源上的發展,尤其在水電的帶動下,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增量將在今后20年領跑全球??稍偕茉春吞烊粴獍l電雙管齊下,中國燃煤發電占比預計將從2020年的67%下降至2030年的44%,這使中國距離綠色目標越來越近。
然而,即使新能源發展迅速,2020年前中國燃煤發電仍將保持增長,平均每年增加38吉瓦裝機。2020開始,燃煤發電增長將放緩——每年增長約10吉瓦,增長將持續到2030年。由于煤炭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基礎廣而深,導致中國的碳排放和空氣污染問題還將持續10-15年,甚至更久,直到有效的治理方法顯出成效。
中國的環境問題,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況且早在大約2300年前,中國的哲學家孟子已經注意到,人類活動影響了他周圍的自然環境,“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于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哉?”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國家,擁有比其它國家更為漫長的發展歷程,因此必須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兩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調整腳步,順應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
彭博社的報告總結說,中國的能源體制阻礙了新型能源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這導致中國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改變能源結構。中國政府應該積極利用有效的政策引導行業和企業,推動新能源在生產中的實際應用,才有可能加快減排腳步。
彭博社還設想了中國使用碳稅制度的情形。如果碳稅平均價格為每噸二氧化碳16美元,將促使新燃煤電廠修建數量減少23%,轉而修建更多可再生能源設施或天然氣電廠。如此一來,中國能源行業碳排放量將提前4年——即在2023年達到頂峰。
專家認為,中國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長和中國能源結構的改革意義重大,外界很難估計其潛力和影響力。毫無疑問,中國為改善環境所作的努力不僅會影響到其未來的經濟發展,還會對世界其它國家產生重要影響——從煤炭、天然氣價格到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市場規模。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