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城市生活污水處理領域之后,固廢成為又一個迅猛發展的領域。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已建有1360座處理設施(包括焚燒和填埋),近6年來,我國建成了現有垃圾處理設施總量的60%。在收費機制、技術裝備的支撐下,相關產業、企業表現活躍。
我國人均垃圾產生量近年來已逐步趨于穩定,但由于城市化進程、城鄉一體化等步伐加快,目前每天42萬噸的垃圾處理量預計在“十二五”末將要翻倍,這意味著市場空間的大幅擴展。那么,目前以填埋、焚燒為主要處理方式的城市生活垃圾體系是否能滿足需求,當前還有哪些不足?未來呈現哪些趨勢?……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董事長徐文龍對此進行了點評。
垃圾填埋應從“主角”變“龍套”
垃圾填埋在城市應作為減量化、資源化的補充,主要用于殘渣處置;北京仍有4000個非正規的填埋場
在發達國家的城市,垃圾填埋場作為終端處置方式,是稀缺資源,收費非常高,其他垃圾處理方式產生的殘渣或是無法常規處理的廢棄物才會選擇填埋。我國的情況則恰恰相反,由于經濟條件限制,衛生填埋則是我國生活垃圾主要的處理方式。
2011年,我國有500座城市擁有規范的垃圾填埋場,填埋量和絕對處理量仍在持續上升?!斑@種方式事實上是將生活垃圾簡單地看做廢物?!毙煳凝堈f,至今,生活垃圾衛生填埋、簡易填埋仍普遍存在,特別在縣城一級,簡易堆放問題嚴重,污染不容忽視。
生活垃圾填埋場是一個大型的有機物“反應堆”,在開始填埋直到封堆后的相當長時間里,仍然持續有污水、氣體的排放,一旦控制不當,都會對周邊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因而生活垃圾填埋也絕非一埋了之,其建設、運營管理非常關鍵。
“在這方面,我國正在不斷提升水平?!毙煳凝埥榻B說,建設部門對國內生活垃圾填埋設施先后做過3次調研和評估。2006年的評估結果是372座填埋場中,能達到比較規范的衛生填埋只有一半左右,另外還有一半城市沒有垃圾填埋場。在2009年的評估中,135座填埋設施中的80%達到了規范要求。2012年的評估顯示,200座填埋設施中超過90%達到了規范化、無害化等級。
規范項目的防滲和滲濾液收集處理在技術層面和先進水平接軌,但重建設、輕運營的現象普遍,在系統控制、污水控制等方面問題比較多?!翱傮w來看,設施基礎不錯,但運營水平總體比較低。”徐文龍認為,這與地方財政狀況有直接關系。在北京,填埋費用可以超過140元/噸,而大部分城市還不到30元的水平。而高標準運營的成本讓很多城市還難以承受。
徐文龍表示,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作為生活垃圾殘渣處置方式,填埋在城市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而在縣城、村鎮,未來10年內,生活垃圾處理還將以衛生填埋為主。“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領域是存量垃圾的治理。建設部目前正在推進這項工作,重新治理量很大,北京就有4000個非正規的填埋場,只能分批做?!?/p>
垃圾焚燒關鍵在運營水平的提升
硬件上與國際接軌,管理能力還差距明顯;飛灰的規范處置需加強監管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焚燒只占我國城市垃圾年處理量的25%、產生量的16%,但對其廣闊發展空間,業內外已形成共識。隨著補貼電價政策的完善、國產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國內大型綜合性環境企業紛紛將發展重心移至固廢領域。
“很多企業關注這個領域,看重其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和門檻,以及垃圾發電的政策補貼。”徐文龍表示,特別是在珠三角、長三角地區,項目發展非??臁!澳壳?,垃圾焚燒設施運轉的有120座,在建的有100個。今后10年是行業發展的黃金期,焚燒將成為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選擇,包括一些具備經濟基礎的縣城也會考慮?!?/p>
不過,同樣持續升溫的,是公眾對焚燒項目的關注度和敏感度,垃圾焚燒行業在爭議中前行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在徐文龍看來,公眾質疑最為集中的領域并非技術,而是對垃圾焚燒設施的運營管理水平和污染控制水平。
徐文龍說,根據對國內50多座采用爐排爐工藝垃圾焚燒設施的評估結果顯示,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水平的超過90%。“但評估檢查發現,國內垃圾焚燒設施與高標準還存在顯著差距,只有3座垃圾焚燒設施能與國際水平接軌,主要是運營管理方面的問題?!?/p>
比如,公眾最為關心的二惡英排放控制,相關硬件建設基本到位,主要是在運營管理上的差距,過程保障、達標排放還有不少問題?!疤貏e是焚燒飛灰治理方面問題較為嚴重,可以說一半以上沒有得到妥善處置,轉移至外部環境會造成嚴重污染?!毙煳凝堈f。
在我國,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被界定為危險廢物,其運輸、儲存、處理處置都有較為嚴格的標準和規范,但實施情況卻并不樂觀?!疤幚硗緩蕉喾N多樣,很多飛灰不知所蹤。”對此,徐文龍分析說,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各地危廢處置能力普遍有限,另一方面,處理成本也是現實因素。
比如,采取工業填埋焚燒飛灰,成本為每噸2000元;據相關規定,允許垃圾焚燒飛灰在經過固化螯合、不對土壤地下水產生污染的情況下,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但花費也不低,需要800~1000元/噸?!?000噸垃圾焚燒一天就產生30噸飛灰,如果要做到規范處置,一噸垃圾的處理收費中就需要拿出30元用于飛灰的處置,在現階段,企業是難以承受的,需要在標準執行、嚴格監管、收費政策上不斷完善。”徐文龍表示。
餐廚垃圾照搬洋技術玩不轉
歐洲的厭氧消化技術在國內還沒有一個正常運行的案例;要根據國情,堅持探索適用技術
“我國餐廚垃圾處理工作問題還比較大。目前主要用于養豬,轉移至食物鏈?!毙煳凝埍硎荆邔訉Υ朔浅V匾?,相關規劃要求“十二五”地級市以上的城市要建立起規范的餐廚垃圾處理設施。目前已經開展3批試點,49個項目先后啟動,第三批20個城市試點已完成審查,中央對項目給予了60%的資金支持。
當前,處理項目面臨的主要困難在于技術。據徐文龍介紹,主要是技術選擇爭議比較大,還沒有公認完善的經濟技術可行的技術。“據我了解,上述試點項目中,相當一部分使用了厭氧消化的工藝,但很遺憾至今沒有一個能正常運行的案例。”
厭氧消化是歐洲普遍采用的有機廢棄物處理工藝,但在亞洲普遍遭遇“水土不服”。徐文龍說,日本、韓國也曾引進歐洲厭氧工藝,但在初期也是失敗多于成功。而中國的餐廚垃圾含水分高,同時還有大量的油脂,和國外餐廚垃圾有著顯著的區別?!耙虼?,要堅持自主研發,不能照搬國外技術,也不要一哄而上,在技術的完善和提高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p>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