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升級技術、處理虧損電廠等系列“騰挪”后,凱迪電力的生物質發電,終于開始為公司貢獻利潤。
近日,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到今年8月,凱迪電力旗下生物質電廠當月累計完成電量首次過億元,達到1.2億千瓦,而今年上半年,公司第二代電廠營業收入達到8927萬元,為公司貢獻凈利潤300.97萬元。
“此前,凱迪電力著手轉型,除了更加集中主業外,還升級二代電廠,這意味著凱迪電力這一轉型思路開始出效果。相比較而言,第二代電廠較第一代電廠技術更加先進,運行效率更高,經濟效益更好,燃料利用率也更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分析師指出,不過,目前,凱迪電力屬國內生物質發電規模最大的公司,但對比同行,其包括資產凈利率、每股收益等部分財務指標仍落后于同業,特別負債率仍然高位運行。
為了更好的做好生物質發電,凱迪電力還進一步集中了主業,其將公司旗下的水泥資產剝離,并對以往的藍光電廠進行升級改造,計劃將其打造成國內規模最大的生物質項目。在其另一主營的煤炭業務方面,其還清退了大量在編不在崗人員,為企業減負。
今年上半年,公司擁有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528MW,其中運行電廠10座,裝機容量288MW,在建電廠8座,裝機容量240MW。而此后的7月和8月,公司發電量也大幅攀升,8月份累計電量更是超過1億度。
公司2013年半年報顯示,期內營收10.20億元,同比下滑17.11%,凈利潤4635.26萬元,同比上漲13.59%。
不過,這并未完全改變凱迪電力的財務結構。對比長青集團、韶能股份等主打生物質發電的同行而言,其多項財務指標并不太理想。2013年上半年,韶能股份資產負債率為55.75%,而長青集團則僅為45.03%,而華泰證券數據顯示,最近一期該指標行業平均數為50.03%。
但值得一提的是,5個虧損電廠的處理,有利于公司現金流的改善。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公司向大股東陽光凱迪收購對方持有的宿遷電廠、萬載電廠、望江電廠100%股權,及桐城電廠、五河電廠51%股權。轉讓時,雙方協定,如果標的公司中某一家公司的年凈利潤低于其對應的預測年凈利潤,陽光凱迪將回購資產。
在2012年期間,上述5個電廠全線虧損,達到回購條件。今年開始,陽光凱迪對上述5個電廠回購。今年上半年期間,5虧損電廠不再并入公司報表,且期內,大股東為此已支付股權回購款2.4億元。
而今年上半年,公司計劃并網發電的8個項目,包括霍邱、豐都、隆回、廬江、淮南、安仁、金寨、赤壁。“但期內最后只有5個電廠并網發電。”公司方面解釋稱,是因為設備調試的原因。
不過公司內部人士則透露,未能按期并網發電的電廠中,另一個重要原因仍然是燃料收購問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