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新生態城之后,天津市又一個大型綠色社區即將誕生。該社區坐落于解放南路地區,地處城區東南部,與周邊的文化中心、梅江居住區等隔路相望,作為全國首個在中心城區人口密集區內建設的綠色生態社區,標志著天津市綠色建筑由點到面、由面到片的擴展。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布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巨大的建筑能耗再次引起各方關注。方案規定,從2014年起,政府投資的國家機關、學校、醫院、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等建筑,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機場、車站、賓館、商場、寫字樓等大型公共建筑,開始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天津市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目前起草完畢,已報政府審批。據有關人士透露,天津方案中,對綠色建筑發展的近期和遠期目標都予以了明確,將提前實現國家方案的指標要求;同時,方案中還提出要轉變建筑業發展方式,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粗放式建造方式轉向“綠色施工”,打造出真正的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什么樣?它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它會對天津市的生態城市建設帶來哪些影響?發展綠色建筑還需哪些努力?
什么是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據了解,綠色建筑有著嚴格的評價標準,由低到高分別用一星、二星、三星三個等級來代表,總共6大項(住宅49項、公建57項),包括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等。
由綠色建筑到綠色社區
日前走進位于解放南路社區起步區西區的文體中心,該中心主體已經完工?!拔覀冊谶@兒設置了一個生態中庭,未來還將種植綠色植物和花卉。”在文體中心項目現場,城投置地工程部負責人劉通向記者介紹,“這座建筑最大的亮點是低碳零能耗,之所以稱之為‘零能耗’是因為建筑本身所消耗的能源與它自身產生的能源可以基本持平。”
劉通指出,項目采用了多項先進的節能技術,如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低溫熱水發電系統、帶伺服光導系統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等等,這些系統提供的電能、熱能、光能完全能夠維持建筑自身運轉。另外,屋頂大面積采用了15度南向傾斜的太陽能光電板,在中庭玻璃屋頂,采用了兩組可透光的薄膜光電板,保證了良好的自然采光。在照明方面全部采用了節能LED燈,其智能控制系統可以根據自然光條件等進行亮度調整。同時,工程全部采用了新型高效保溫材料,“四玻三腔”的門窗玻璃、智能遮陽系統以及坑道風的利用,讓整體節能效果更加突出。
“有了這些技術、設備加身,這棟建筑本身消耗的能量只有普通建筑的40%左右?!眲⑼ń榻B,該建筑的能耗目標為每年50-70kwh/平方米,碳排放為每年42.7-60kg二氧化碳/平方米,為普通建筑碳排放量的50%左右。該建筑已經獲得國家綠色建筑三星和LEED鉑金認證。
按照規劃,建成后的解放南路生態城區完全可以媲美中新天津生態城,城區的清潔能源使用率將達到100%,新建和改造建筑都將達到綠色建筑標準,雨水入滲及收集利用率超過50%,500米公交站點覆蓋率大于80%,軌道交通站點800米步行距離比例超過6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河道綠化比例、道路遮陰比例、公交站點遮陽避風設施設置比例都將達到100%,居民區步行500米內都有公共服務、文體設施。
我國每年新建的20億平方米的住房當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近500億平方米建筑的能耗已超過標準煤5億噸,其能量相當于2011年三峽發電量的19倍。在高速城鎮化的現階段,大量高耗能建筑的出現,很容易使城鎮化陷入越建設越浪費的困局。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比三峽電站34年的發電量總和還要多。如果使用綠色建筑技術改造現有樓宇,每年將節約6000億元,可以建設4個三峽大壩。
1、綠色建筑闖三關之成本關
在建筑節能領域,天津市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全國建筑節能大檢查中,天津市連續7年位列前茅,并率先在上世紀90年代推行一步節能,在2005年推行三步節能,到今年7月1日,進一步提出四步節能標準。在這一基礎上,天津市在推進綠色建筑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雖然綠色建筑的環境效應和社會效應顯而易見,但是很多房地產開發商卻因額外的成本望而卻步。
“實際上,天津市現有建設標準,已經接近一星級綠色建筑要求?!笔薪ㄔO交通委副總工程師劉瑞光介紹說,要建設一星級綠色建筑,帶來的成本增量十分有限。據測算,僅僅為每平方米增加30元至50元左右。劉瑞光介紹,與傳統建筑相比,綠色建筑更強調精細化設計,要求因地制宜進行規劃設計,而不是簡單套用固定模板。“舉例來說,要獲得良好的日照、通風條件,綠色建筑設計時需要進行相應的模擬分析進行調整,充分利用自然光和風向,為建成后使用可節省大量能源?!?/p>
“相比較而言,由于更高的建設成本,以及更長的建設周期,讓綠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廣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此外,部分綠色建筑的技術也有待成熟和考驗?!睒I內專家表示,二星級綠色建筑成本增量為100元/平方米左右,而建設三星級綠色建筑成本增量超過了300元/平方米。從建筑的全壽命周期來看,綠色建筑的綜合成本并不算高。
劉瑞光表示,一個建筑的建設周期往往只有2年至3年,而使用時間卻可長達數十年。前期建設成本的略微升高,換來的是今后數十年更低的運營成本。綠色建筑的推廣,需要人們轉變觀念,更多地從建筑全壽命周期進行取舍。
據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天津市綠色建筑開工量已達850萬平方米,增幅明顯,比去年全年綠色建筑400萬平方米的總開工量增長一倍有余?!敖陙?,綠色建筑發展可以說已經開始步入正軌。”劉瑞光認為,人們對綠色建筑認識不斷提高,正從被動推動到主動要求的轉變,這與當前提出的建設“美麗天津”不謀而合。
2、綠色建筑闖三關之運營關
相對于零起步,天津市綠色建筑的成績令人欣喜。但有關專家指出,目前天津市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筑并不算多,已有的綠色建筑項目,一定程度上向人們展示了綠色建筑的理念,但實際發揮的影響仍然十分有限。在已獲得國家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的38個項目中,只有2個項目通過了運營認證,占全部綠色建筑標識數量的5%。
“目前國內對于綠色建筑的評價標識共分為兩種,即設計標識和運營標識?!碧旖蚴薪ㄖO計院副院長張津奕介紹,“申請設計標識只需要完成施工圖設計圖紙即可,而運營標識的獲得則要求更高,需要在建筑運行一年之后,經過有關專家現場踏勘,審核合格后才能授予。”與設計標識相比,運營標識是證明綠色建筑發展效果的重要標志,一棟建筑在被交付使用后,只有實行綠色運營,才會將綠色設計、綠色建造、綠色技術的特點充分發揮,形成長期的、累積的節能、綠色效應。然而現實情況是,目前在取得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的項目中,繼續申請取得“運營”標識的項目少而又少。
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張津奕分析,一個原因是部分項目仍然在建,還沒有投入運營,或者是運營時間不滿一年,因此也就談不上申請運營標識;第二個原因是綠色建筑建成交付使用后,物業管理機構或物業持有業主對綠色建筑認識不足,導致綠色建筑僅僅是停留在圖紙上,中斷了后續申請認定;第三個原因是不排除有些不負責任的開發商為銷售炒作,只在設計階段申報綠色建筑,而在施工過程中未把綠色技術加以落實,這樣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綠色建筑。
在采訪中,一些業內人士坦言,目前國內綠色建筑的運營水平有待提高,“重建輕管”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些項目在設計階段獲得了較高的星級評價,而到運營階段,物業機構由于缺乏有效的運營能力,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綠色目標。“有些物業管理機構甚至把綠色建筑視為一種負擔,常因某些理由,將綠色設施停用或荒廢?!?/p>
有關專家建議,應當培育綠色物業產業,物業服務企業應從低技術含量、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型、服務創新型轉變,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建筑節能運行,利用垃圾分類收集、生態綠色系統、噪聲污染控制、建筑節能運行和監測等先進技術,減少建筑運行階段的能耗。
3、綠色建筑闖三關之認知關
綠色建筑是多種技術的集成,并不只是搞綠化、建景觀那么簡單,一星、二星項目由地方政府來審定,三星級則需由住建部審定,被建筑評價標識專家委員會認定的“綠色建筑”,并非是一個銷售的噱頭。
在國內,綠色建筑仍處于起步階段。在采訪中發現,很多消費者、甚至一些開發商對綠色建筑的內涵并不了解。隨著房地產業競爭的加劇,一些開發商紛紛打出“綠色牌”,將綠色建筑作為樓盤之間競爭的籌碼。在街頭巷尾的廣告牌中,“綠色社區”、“節能環保”、“生態大盤”等字樣屢見不鮮。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很多綠色建筑只能說是“偽綠色”,大多是開發商的概念營銷,作為吸引眼球的一大“賣點”,與真正的綠色建筑差距甚遠。
什么是真正的綠色建筑?天津市建筑設計院副院長張津奕說,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據了解,綠色建筑有著嚴格的評價標準,由低到高分別用一星、二星、三星三個等級來代表,總共6大項(住宅49項、公建57項),包括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等。“綠色建筑是多種技術的集成,并不只是搞綠化、建景觀那么簡單,一星、二星項目由地方政府來審定,三星級則需由住建部審定,被建筑評價標識專家委員會認定的‘綠色建筑’,并非是一個銷售的噱頭。”張津奕說。
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現有的綠色建筑項目,尤其是商品住宅項目中,中高端建筑居多。在不少市民的印象中,綠色建筑是高檔住宅,擁有很多先進的設施設備,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消費的。還有市民表示,在房價高位運行的當下,綠色建筑距離剛需還有一定距離。事實上,這是一個認識的誤區。張津奕說:“綠色建筑并不等于高端、高價,而是采用適宜的技術,通過合理的集成應用,實現降低建筑能耗為目的。綠色建筑也絕不是高新尖技術的堆砌,綠色建筑應該是可實行、可復制、可推廣的?!?/p>
綠色建筑破解高能耗困局
近年來,國家層面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綠色建筑的行動綱領、政策標準。今年1月份國務院轉發的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出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更是將綠色建筑從軟性的推薦標準上升為硬性的強制規定,有關部門提供的數字顯示,“十二五”期間,天津市將要完成新建綠色建筑3600萬平方米的目標,全國的綠色建筑將首次突破10億平方米,從中可見政府發展綠色建筑的決心。
天津市建筑設計院院長劉軍介紹,目前我國社會能耗主要為建筑、工業、交通、農業四大民生能耗,其中建筑能耗僅在建造過程和使用過程中的能耗就已經占社會總能耗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建材生產環節的能耗,建筑行業無疑是社會第一耗能大戶。
對于正處于快速城鎮化的天津市而言,大量能源資源消耗成為生態城市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有關研究表明,每提高1%城鎮化率,將新增城市用水約17億m3,新增能耗約標準煤6000萬噸,新增建筑用地約1000多km2,新增鋼材、水泥、磚木等建材總重量約6億噸。雖然天津市的綠色建筑在全國起步較早,成為全國擁有綠色建筑個數最多的十大省市之一,但目前天津市的現有建筑中,高能耗建筑卻占據了絕對比重。
“我國每年新建的20億m2的住房當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近500億m2建筑的能耗已超過標準煤5億噸,其能量相當于2011年三峽發電量的19倍?!眲④娬f,“在高速城鎮化的現階段,大量高耗能建筑的出現,很容易使城鎮化陷入越建設越浪費的困局。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比三峽電站34年的發電量總和還要多。如果使用綠色建筑技術改造現有樓宇,每年將節約6000億元人民幣,可以建設4個三峽大壩。”
對于天津市來說,距離建成生態城市的目標還有7年時間,不少業內專家一致認為,從建筑設計行業看,要完成節能減排目標、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突破口就在于全面推廣綠色建筑,為實現降低建筑能耗,推廣綠色建筑已成為發展生態城市的一項重要工作。
延伸閱讀
各地對綠色建筑給予的政策支持
[北京]
北京市政府為鼓勵建筑工程項目申報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由政府財政支付綠色建筑評審費用。北京市政府擬對高星級綠色建筑進行財政補貼。響應國務院《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北京市政府從今年6月1日起,所有新建建筑采取綠色建筑標準,全城普綠。
[上海]
上海市政策規定,對于取得二星級以上標識的綠色建筑,每平方米最高補貼60元,單個項目最高補貼600萬元,保障性住房項目最高可補貼1000萬元。明確2012年10%以上的保障性住房按照綠色建筑的標準設計建造,并鼓勵設計制造高星級保障性住房。同時,依托虹橋商務區等8個低碳實踐區和7個低碳新城建設推進綠色建筑。
[重慶]
重慶市根據《重慶市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取得重慶市綠色建筑竣工標識的工程項目,可按有關規定向相關部門申請享受國家及有關稅收優惠政策。
[江蘇]
江蘇省政府根據《江蘇省建筑節能管理辦法》設立了“節能減排(建筑節能)專項引導資金(每個區域補貼1500萬元)”,政府補貼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筑分別為15元/平方米、25元/平方米、35元/平方米。
[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的政策規定,對于取得一星、二星、三星級的綠色建筑,政府分別減免城市市政配套(150元/平方米)的30%、70%、100%。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