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節能環保列在七大新興產業之首,這對環保行業及環境監測儀器行業都是重大利好。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是環境管理的基本手段。科學、準確、及時的監測數據有助于全面地反映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十二五”期間,我國環境監測儀器及系統行業將保持20%左右的速度增長, 201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40億元。在環境監測行業中,除水、氣、噪音等污染的監測之外,電磁環境監測可算是新興領域。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廣播電視、無線電通信的快速發展,電視發射塔、廣播發射站、雷達站、通信衛星地球站、微波中繼站、移動通信基地站的大量建設,生活環境中電磁輻射成倍遞增,電磁輻射的強度超過允許的范圍,就形成電磁輻射污染。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的公眾在關注大氣污染、水源污染的同時,目光也轉向電磁輻射污染,催生了電磁環境監測的需求。
電磁輻射對人體造成何種危害,目前研究尚無定論。但由于公眾擔心“電磁污染”損害身體健康,以種種理由阻撓相關設施建設,尤以電力設施建設受到影響最大。為消除公眾疑慮及獲取研究數據、防范電磁污染,在相關設施建設中,除前期需進行電磁影響環評外,建成運行后需要對其電磁環境實施監測,由此催生電磁環境監測行業從無到有,而我國電網建設的快速發展,也為這一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我國電網的特點是能源資源與經濟發展地理分布極不均衡,必須發展長距離、大容量電能傳輸技術,主要趨勢為發展高壓直流(HVDC)和特高壓交流(UHV)輸電。根據國家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將加快區域和省級超高壓主網架建設,到2015年,建成33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20萬公里,跨省區輸電容量達到2億千瓦。特高壓輸電線路運行時因其極高的電壓和強大的電流而產生較強的電磁場、無線電干擾和可聽噪聲,電磁污染問題將更為受到重視。為實現建設環境友好型輸變電工程的目標,國家確立了保持交流特高壓的電磁環境影響指標限值與我國500千伏輸電工程相當、特高壓直流的電磁環境等影響指標限值與我國±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水平相當的原則,這為電磁環境監測與電磁輻射防護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我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市場潛力,引得外資和國際知名環境監測儀器企業紛至沓來,占據了大量市場。國內企業奮起直追,部分領先的環境監測儀器專業生產企業,已初步具備與外資抗衡的實力。細化到電磁環境監測領域,市場空間初現,國內企業規模偏小,目前主要依賴國外儀器儀表。隨著電磁環境日趨復雜化、人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以及新的技術如無線電能傳輸技術運用帶來的市場需求,電磁環境監測行業將開啟巨大的市場空間,一些起步較早、具有研發能力和逐步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領先企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