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
為充分發揮價格杠桿引導資源優化配置的積極作用,促進光伏發電產業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24號)有關要求,決定進一步完善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光伏電站價格
(一)根據各地太陽能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將全國分為三類太陽能資源區,相應制定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各資源區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標準見附件。
分析: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日照資源不盡相當,分區域定電價是有必要的。將今年3月份的意見稿中的四類區域四類電價歸納縮小為三類區域電價,方便實際操作。
光伏的分區電價借鑒了風電的成功經驗,通過價格競爭和發電競爭來規避超額利潤,同時也能保證合理利潤的下限。
根據日照條件和上網電價分析,在滿發電的情況下I類地區的收益還是最高的,但是由于寧夏,青海海西,新疆等地的接納能力極其有限,當地政府也有條件有目的地收緊了光伏電站的并網核準路條的發放。同時光伏電站投資者日趨理性,很少還會會在一個限發電嚴重或是幾乎不能并網發電的地方投資光伏電站。
(二)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高出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含脫硫等環保電價,下同)的部分,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補貼。
分析:給出了光伏地面電站高于標桿電價部份的資金來源問題。
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包括國家財政公共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和依法向電力用戶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等。此資金主要還是以電價附加構成為主,1638號文出臺的同時配套1651號同時提高附加標準到1.5分/度。
二、分布式光伏發電價格
(一)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含稅,下同),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支付,由電網企業轉付;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自用有余上網的電量,由電網企業按照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收購。
分析:全電量補貼0.42元/度,規避了過去事先投資性補貼為主的金太陽政策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同時說明了補貼資金的通路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
分布式光伏的保底收入就是當地“標桿電價+0.42元/度”,而正常情況下用電價格是高于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的,所以自發自用比例越高,收益越高。
(二)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自用電量免收隨電價征收的各類基金和附加,以及系統備用容量費和其他相關并網服務費。
分析:對分布式自發自用部份電量免收各類基金和附加,等于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所發電量為直接收益,中間不打任何折扣。同時免收系統備用容量費和其它相關費用,降低并網成本。
三、執行時間
分區標桿上網電價政策適用于2013年9月1日后備案(核準),以及2013年9月1日前備案(核準)但于2014年1月1日及以后投運的光伏電站項目;電價補貼標準適用于除享受中央財政投資補貼之外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分析:2013年前備案(核準)但于2014年1月1日后投運的項目,受影響的只有一二類地區,初步分析不會因此引起強烈的“搶裝潮”。目前距離年底只有120天時間,考慮到西北冬天施工不便,同時各大發電集團和開發商早已預期年底的上網電價會下調,絕大部份光伏電站項目都是按原定計劃按部就班的進行著。
由于價格政策已經基本落地,原先積累的項目將會爆發,預計明年會因為大量項目的上馬,上網電價和補貼政策會有一次深度的下調過程。通過兩到三次的價格調整來控制光伏電站的規模。
四、其他規定
(一)享受國家電價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應符合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符合固定資產投資審批程序和有關管理規定。
分析:可再生能源規劃,目前國家層面最新定調的是2015年累積35GW以上,今年確保累積裝機16GW,未來幾年10GW的量可以保證。
同時要想享受電價補貼要符合固定資產投資審批程序和有關管理規定,就目前的實際操作層面上來看,除非對家庭戶用系統做出特別豁免,否則很難在全民中推廣。
目前本屆政府正在積極改革,政府職能正在轉變,限定規模以上的水電站,風電,火電,石油,天然氣,鐵路等大投資項目已經在過去兩三個月時間內完全下放到各省份,能源類項目中還保留光伏和核電項目在國家層面。根據接近頂層方案設計人員的透露,分布式光伏項目和地面電站將會在國慶左右下放到各省份自行管理,并由審批制度向備案制度轉變,通過補貼價格控制總體規模。
(二)光伏發電項目自投入運營起執行標桿上網電價或電價補貼標準,期限原則上為20年。國家根據光伏發電發展規模、發電成本變化情況等因素,逐步調減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和分布式光伏發電電價補貼標準,以促進科技進步,降低成本,提高光伏發電市場競爭力。
分析:按發電量補貼,原則上為20年,“原則”兩字說明未來同一個項目的0.42元/度補貼還有變動的可能性。比如某地區性目前的白天平均用電價格是1元/度,五年以后如果當地的用電電價超過1.5元/W,此0.42元/度的補貼有可以降低或取消。同時也有可能會上調,比如小水電就是例子。但是管理層基本上就認同了當前的價格補貼形式。
靠政府補貼的項目畢竟做不大,未來補貼驅動會慢慢退出,光伏要想做大只能是降低成本。
(三)鼓勵通過招標等競爭方式確定光伏電站上網電價或分布式光伏發電電價補貼標準,但通過競爭方式形成的上網電價和電價補貼標準,不得高于國家規定的標桿上網電價和電價補貼標準。
分析:雖然0.42元/度,簡明易操作,但是中國各地電價和光照資源差很大,還是要以競爭方式來發現最合理的補貼價格。
(四)電網企業要積極為光伏發電項目提供必要的并網接入、計量等電網服務,及時與光伏發電企業按規定結算電價。同時,要及時計量和審核光伏發電項目的發電量與上網電量,并據此申請電價補貼。
分析:電網公司管控電量計量,類似風電,管控弄虛做假的通道。
(五)光伏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必須真實、完整地記載和保存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量、自發自用電量、電價結算和補助金額等資料,接受有關部門監督檢查。弄虛作假的視同價格違法行為予以查處。
(六)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執行和電價附加補助結算的監管,確保光伏發電價格政策執行到位。
分析:(五)(六)還要在實際工作中落實。

調價后的各省份各地區最有投資價值表(略)
很明顯,就算I類地區標桿上網電價是0.9元/度,理論上在滿發電的情況依然是投資回報最高的地方,但是受限于當地電網容量,以及未來爆發的光伏裝機潮,需要外送發電量的地方很難確定其收益的,光伏一定會走上風電的老路!
發改價格[2013]165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集團公司:
為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鼓勵燃煤發電企業進行脫硝、除塵改造,促進環境保護,決定適當調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和燃煤發電企業脫硝等環保電價標準,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將向除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以外的其他用電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由每千瓦時0.8分錢提高至1.5分錢。
分析:目前只將居民和農業生產以外的用電量提高至1.5分錢/度。未來中國的用電量增長將主要集中在二三產業和居民用電量,并且2015年以后的用電量裝置長更多的將是三產業和居民用電量。
目前2011年的缺口是100多億,2012年的缺口是200多億。而平均每發一度風電的補貼要0.18元,每發一度光伏電平均要0.5元以上。1GW風電平均發電量約為20億度,1GW光伏的平均發電量約為13億度。今年累積風電裝機是80GW,光伏16GW,到2015年風電約為100GW,光伏是35GW以上。平均每年新增所需的補貼資金約100億。
考慮到可再生能源基金不光是補貼風電和光伏,并且理論可征收的電量還有相當一部份是收不上來的,預計未來兩年的資金依然偏緊,還得國家財政的計劃預撥。按現有政策測算,2016年以后的缺口將繼續拉大。光伏降本的壓力依然不小。

2006-2015年用電量情況(單位:億度)
二、將燃煤發電企業脫硝電價補償標準由每千瓦時0.8分錢提高至1分錢。
分析:為了提高電廠的技改的積極性,此次將脫硝電價提高了0.2分錢。
三、對采用新技術進行除塵設施改造、煙塵排放濃度低于30mg/m3(重點地區低于20mg/m3),并經環保部門驗收合格的燃煤發電企業除塵成本予以適當支持,電價補償標準為每千瓦時0.2分錢。
分析:PM2.5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降塵是非常有必要的。???四、以上價格調整自2013年9月25日起執行。
分析:還有20多天的緩沖時間
五、在保持現有銷售電價總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主要利用電煤價格下降騰出的電價空間解決上述電價調整資金來源。各省(區、市)具體電價調整方案,由省級價格主管部門研究擬訂,于2013年9月10日前上報我委審批。
分析:這是此次電價調整的重點,在銷售電價總水平不變的情況下,降火電的上網價格,由于目前火力發電廠負債偏高,估計下調的空間大約是1-2分錢左右
綜合美國的頁巖氣革命,全球煤產能總體過剩,中國經濟轉型等多種因素一起考慮,未來兩三年煤價還將是低位運行。
待9月25日后再做分析。
國家發展改革委2013年8月27日
小結:
總體而言,此次文件的出臺是政府和開發商,政府不同部門之間以及央企,國企,民企之間博弈的結果。即初步解決了補貼資金的問題,也初步解決補貼資金來源的問題。很有必要,很接地氣,但是最終還是要看落實情況。
但兩份文件中也有很大的弊端,目前的分區域電價的補貼政策還是走的西班牙,意大利以及早年的德國的路子,比較容易引起市場的暴漲暴跌。特別是補貼資金的缺口依然很大,光伏必須要降低成本。
另外,德國,意大利,英國,希臘,澳大利亞等國家都是每月公布光伏裝機量,我們國家也應該及時按月的公布光伏并網量,方便政策調控。
中國光伏的FIT度電補貼時代已正式開啟。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