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1、我國建筑能耗問題的嚴重性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又是一個建筑大國,每年新建房屋面積高達17—18億平方米.超過所有發達國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積的總和。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逐步推進.建設事業迅猛發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長。單位面積采暖所耗能源相當于緯度相近的發達國家的2—3倍。這是由于我國的建筑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差,采暖用能的2/3白白跑掉。而每年的新建建筑中真正稱得上“節能建筑”的還不足l億平方米.建筑耗能總量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份額已超過27%,逐漸接近三成。國民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推行建筑節能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2、建筑節能發展的實施方案
2.1 實現閉合管理
一是.全面實施建筑節能信息公示制度。為加強民用建筑節能監督管理.發揮社會各界的輿論監督作用.建立政府監管與公眾監督的聯動機制.切實保障民用建筑節能工程質量.要求建筑工地及售樓處要全面實施民用建筑節能信息公示制度。二是。現場查驗制度。在施工過程中.涉及到建筑節能的各個環節建設單位要及時通知當地主管部門進行現場查驗并記錄.作為竣工驗收的依據。三是,節能材料留樣備案制度。為進一步加強建筑節能材料的管理,提高建筑節能產品的質量.凡建設工程中涉及使用的建筑節能材料,均應先經過當地主管部門備案并留存標樣后方可使用.現場查驗中。將留樣與進場材料相比較進行表觀檢驗。四是,現場檢測制度。在現場查驗的基礎上,逐步開展圍護結構儀器檢測.為節能竣工的閉合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五是,竣工專項驗收制度。增加建筑節能專項驗收的內容,建設單位在工程竣工驗收時.應將節能工程專項驗收報告備案。
2.2 注重輿論宣傳
建筑節能必須首先由政府主導.由國家通過法律強制實施,這一點已經被發達國家的實踐所證明。據建設部科技司副司長武涌透露,建設部目前正在完善建筑節能體制、機制、法制的建設,并將出臺經濟激勵政策。為此,應充分發揮政府輿論導向作用,利用各種媒體、公盞廣告等方式.廣泛宣傳建筑節能的重要意義,在全社會形成理解、擁護和支持建筑節能的良好氛圍:同時加大培訓力度,對建設、施工、設計以及行政主管部門等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各種培訓.培養更多熟悉節能政策和技術標準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從而提高行業整體素質。
2.3 制定經濟扶持政策
加大對建筑節能資金的投入.在建筑節能的設計開發和建設中,對新技術、新建材的推廣應用.沒有資金保障只能是紙上談兵。要創新投融資體制,積極籌措開發建設節能的資金;要制定經濟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建筑節能的經濟激勵政策,例如加大墻體專項基金的收繳力度:積極利用沉淀基金完成既改目標;對采用新工藝的開發建設項目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等。
2.4 實施既有建筑改造
充分發揮政府公共管理職能。把推動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作為政府實施公共服務.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的重要職能.形成政府導向.企事業單位主導和受益者參與的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工作的新格局。一方面.“既改”與申報榮譽稱號相連。2010年2月.住建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四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工作的意見》(建成[2010]14號文)明確規定:凡是住宅供熱計量收費面積占集中供熱面積的比例低于25%的城市,不受理其申報中國入居環境獎、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達不到標準的城市申報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提出否定意見。另一方面.“既改”與考核掛鉤。目前山東省政府已將“既改”工作列入對各市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對適合改造、開發單位積極配合且存在后續開發的小區將供熱計量改造放在首位.采取先易后難的機制推進既改工作,為順利完成節能減排任務打下基礎。
2.5 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利用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能源工作中繼續堅持“三穩三進”.確保能源生產穩定增長、確保能源市場基本穩定、確保能源供需總體平穩.在提高能源效率和效益上有新進展、在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結構調整上有新進展、在科技創新和深化改革上有新進展,積極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建設生態文明。確保能源安全,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積極發展水電.協調發展風電.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
3、結語
節能和減排兩個約束性指標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也沒有推卸回避的可能,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任務,任務完成不了,不僅有關負責人將受到嚴厲處罰。還關系到地方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的大局.必須堅定不移地去實現。我們必須按照溫家寶總理提出的決心不變、目標不變、責任不變的“三不變”態度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建筑領域作為國內用能增長最快的領域,節能形勢嚴峻,我們要以對社會負責、對后人負責的態度,切實加強節能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主動做好建設領域節能減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