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日前發布消息稱,上海正在老港規劃建設一座日均處理能力為6000噸的垃圾焚燒廠。此外,金山、奉賢、崇明、青浦等區域也將規劃建設不同規模的生活垃圾焚燒廠。
上海市環保局一位官員表示垃圾焚燒在全世界范圍來看,是比較成熟的處理方式。只要投入到位,管理到位,源頭分類到位,就能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問題。但對上海市來說,垃圾的源頭分類是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
新地標嚴于國標
上海市政府網消息指出,針對生活垃圾焚燒產生的大氣污染物,上海已制定地方標準,限制相關污染物排放。該標準將嚴于現行的國家強制標準,目前正在征求社會意見。
據悉,上海即將出臺的《生活垃圾焚燒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了9項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所有指標均嚴于國家標準,尤其限制二惡英等對環境和人體危害嚴重的有毒污染物。
該地方標準一旦施行,上海新建生活垃圾焚燒爐的一氧化碳時均排放量必須低于10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時均排放量必須低于250毫克/立方米,這兩項指標規定的可排放量分別比現行國標減少了33.3%和37.5%。現有生活垃圾焚燒爐則將有兩年左右的“緩沖期”,此后也必須達到和新建焚燒爐一樣的要求。
新標準還將以往被忽略的污泥等非危險廢物納入控制范圍,規定這些非危險廢物經過評估后,可與生活垃圾共同焚燒處理,不過醫療廢物和生物發酵制藥殘渣焚燒處理量不應超過生活垃圾焚燒爐處理能力的5%,含氯廢物和電子廢物也不得進入生活垃圾焚燒爐中焚燒處置。此外,所有生活垃圾焚燒廠每條焚燒線的處理能力不應低于300噸/天,且必須設置獨立的在線監測系統,至少能監測一氧化碳、煙塵等10項指標。
需源頭控制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目前生活垃圾的年產生量已超過700萬噸,正面臨垃圾產量持續增長和填埋土地資源枯竭的雙重壓力。上海市目前投入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有兩座,平均日處理能力2500噸。
目前,上海正在老港規劃建設一座日均處理能力為6000噸的焚燒廠。此外,金山、奉賢、崇明、青浦等區域也將規劃建設不同規模的生活垃圾焚燒廠。
而想要實現垃圾焚燒污染物排放能夠達到新的標準,嚴格實行源頭分類是關鍵。
上述上海市環保局官員表示,目前上海市垃圾分類的總體情況仍有待提高。
“醫療衛生這一塊做的相對較好,醫院、診所都有集中回收的渠道。目前欠缺的老百姓生活中醫療廢物的回收渠道。電子廢物的回收做得都還不夠,政府配套、小區補救、運輸渠道等要跟上。”他說。
上海早在2000年就被列為國家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自2011年起將垃圾分類列入市政府實事工程之一。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