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我國經濟的最大主體,也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行業。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工業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70%以上。
這一比例與發達國家有著較大差距。比如,美國的工業能耗占總能耗的比重不到20%,日本也不到30%。工業領域能源消耗占我國能源消耗的絕大部分,自然就成為節能減排的主戰場。
更為重要的是,加強工業節能降耗是推動工業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的突破口和主要抓手,是從根本上緩解我國能源瓶頸制約、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途徑。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系統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即共伴生資源的開采和利用,工業“三廢”即廢水、廢氣、廢渣的綜合利用及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目前我國資源綜合利用總體情況良好,工業固體類廢物的綜合利用率已達到60%。一些工業危險廢物,如化工行業用的廢催化劑等的綜合利用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盡管如此,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工業領域節能與綜合利用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各國實體經濟受到較大沖擊,大多數行業都出現了產能過剩問題,我國工業領域也不例外。“誰能堅持活到最后,誰就是勝利者。”一位企業負責人這樣認為。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企業,在此次危機中活得艱難,甚至倒閉;另外一些“堅持活下去”的企業紛紛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在宏觀層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調結構”的政策措施,其中節能減排是重要政策之一。受此影響,在我國工業經濟逐步企穩回升的時候,節能減排積極推進,經濟增速逐步上行,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出現的新動向。
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統計顯示,工業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明顯,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而今年前8個月,國內年綜合能耗萬噸標準煤及以上企業累計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4.51%。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已成為眾多行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結合的重要紐帶。
近年來,我國明確提出,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其中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內容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資源消耗低,就是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的占用和消耗;環境污染少,就是在工業行業廣泛推行清潔生產,推行文明的生產方式,發展綠色工業和環保產業,加強環境和生態保護,使工業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相協調,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為實現發展目標,必須在推進工業節能減排中大力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必須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抑制高污染、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建立并實施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環保評估和審查制度,嚴格把住入口關,提高準入的條件,從源頭上抑制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發展;必須提高企業節能減排的技術水平,加快研發和推廣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