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總額達265億元的家電節能補貼政策于昨天正式到期,從今天開始,家電將不再享有節能補貼。專家表示,國內家電企業需理性面對政策結束,并逐步擺脫之前的“政策依賴癥”,家電業未來出路仍在于結構轉型和升級。
補貼政策撬動逾千億元家電消費
家電節能補貼政策是繼“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后,國家于2012年6月1日啟動的一項家電補貼政策。國務院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5大類產品,補貼期限為一年。
政策實施一年來,有效帶動了相關產品的市場銷售。市場機構中怡康的數據顯示,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共帶動3270多萬臺高效節能家電的銷售,拉動消費需求1154億多元。
受益于節能補貼政策的帶動效應,家電行業自2012年第四季度以來也逐漸告別前兩年的低谷,出現回暖跡象。中金報告認為,在節能補貼政策效果最顯著的2012年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家電板塊又大幅跑贏市場指數。
而受“末班車”效應影響,近期一些城市家電賣場異常火爆,節能家電銷量劇增。家電連鎖企業蘇寧云商稱,進入5月,空調平均單日銷量約3萬臺,同比增幅達50%。除季節因素外,主要是因為不少消費者算了筆賬:空調補貼每臺一般為180-400元,6月以后如果沒有新的替代性政策出臺,購買空調差不多要多支出10%。
推廣節能家電不能靠“運動戰”
隨著家電節能補貼政策截止期限的臨近,節能惠民政策的去留問題成為業界討論重點。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近日在商務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節能補貼政策到期的問題,商務部一直在跟財政部、工業部門以及相關部門研究,目前還沒有新的方案。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王雷近日曾向媒體表示,家電節能補貼政策或不再延續。近期中國家電協會已上書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信部三部委,建議節能惠民政策有序退出。
“當初出臺優惠政策的目的是為了刺激節能家電消費,現在來看目的基本上已經達到,市場的事情應該還給市場來解決,如果再推出新的補貼政策反而容易透支未來的市場需求。”上海交家電商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韓建華稱。
在專家看來,雖然節能補貼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家電產品的銷量,但銷量的提升并不等于行業的持續發展。節能補貼的實施,在促進節能創新研發的同時,也淡化了企業在其他技術層面的追求。從長遠看,家電企業應該理性面對政策結束,逐漸擺脫政策依賴。
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周海晨認為,商務部的發言使得市場短期內對后續政策的預期暫時落空。參考“以舊換新”“家電下鄉”以及“空調節能惠民工程”的退出效應,預計5月份家電產品的銷售情況存在末班車效應,6-8月政策退出之后或存在一定的需求調整。
轉型升級仍為家電業主題
因為節能補貼政策到期,新飛電器需要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生產線及產品結構。”國內老牌家電企業新飛電器日前被報道出現部分停工和裁員現象,為此公司發表聲明解釋稱,停產是因為節能補貼政策退出后需要消化庫存。
“新飛公司將積極應對形勢變化,調整戰略,科學部署各項工作。”新飛電器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飛電器董事長高嘉琳此前曾表示,近幾年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家電市場空前活躍。但隨著補貼政策退出,家電業產能過剩、市場飽和、供大于求等矛盾擺在了家電企業面前,家電廠商走出低谷不能長期依賴政策補貼,而要通過品牌張力,加大技術創新和產品結構調整,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危機四伏的市場競爭中闖出一條生路。
在業界看來,中國家電業原有的爆發式增長期已經過去,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電的普及率都已大幅提升,產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目前家電業總體處在多層次的需求拉動和優化升級階段,更新換代和消費升級將成為產業新的主要增長點。”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步正發近期表示,形勢倒逼家電行業必須從數量效益型轉變為質量效益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