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構建低碳社會已成為我國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方針。特別是今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草案)》明確提出,要立足國情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各級政府預算要做出相應安排,加大支持力度。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積極迅速的行動著并高度重視發展低碳經濟和推進低碳科技創新。
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又是能耗和排碳大戶的房地產業,對于撲面而來的低碳經濟大潮該如何應對?
低碳住宅是大勢所趨
北京在2003年和2004年出現了兩個以節能為賣點的樓盤,先是以“告別空調暖氣時代”而大獲成功的鋒尚國際公寓,后是以“恒溫恒濕”賺足人氣的當代MOMA。兩個樓盤的共同特點是在節能上的大膽創新和嘗試。之后,北京樓市一路購銷兩旺,節能減排的投入與探索戛然而止。
對此,北京房協副秘書長陳志表示,住宅市場不愁賣房,開發商沒有創新動力。而節能環保型住宅斷檔,是由于在節能環保住宅的研發上缺乏相應的鼓勵政策。
近期,為了實現低碳住宅追求的頂秀美泉小鎮在規劃伊始便將節能減排納入其中,項目選址于依山傍水的低碳環境中,不僅建筑風格采用歐式,更重要的是采用了多項歐洲的節能和環保措施,效果良好并由此引發關注。
據了解,我國當前大量建筑存在因結構不合理、材料使用失當而引發的高耗能、高排放。有關數據表明,我國建筑采暖、空調、通風、照明的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30%左右,研究者的保守預計是到2010年,我國的排放量將比2000年增加6億噸。而專業研究結果也顯示,建筑物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占全球排放量的40%。二氧化碳排放量猛增,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有責任感的開發商不應只是蓋完房賣了這么簡單,而應該對建筑今后幾十乃至上百年的使用有長遠的考慮。”頂秀置業董事長劉新虎表示,經濟發達的歐洲建筑非常重視節能。而正在發展著的中國,建筑節能已迫在眉睫。
業內專家表示,建筑物的改造,在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戰略中不可忽略。低碳住宅建設是大勢所趨,房地產業一場新的建筑變革將不可避免。
應出臺鼓勵性政策
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開彥認為,低碳經濟的核心是節能減排,而低碳住宅的核心是節能。雖然關于低碳住宅的標準,目前建設部尚無明確定義,但解決住宅領域的碳排放問題已經勢在必行了。
“我國在做綠色建筑、節能建筑時,強制性的東西較多,而鼓勵性政策較少。”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精瑞中國不動產研究院執委會主任張雪舟認為,如果沒有鼓勵政策,示范項目沒有問題,但要大規模推動,就必須要有鼓勵性政策出臺。
業內人士也表示,盡管理論、學術、科研界均認為房地產業走向低碳勢在必行,但能否實現低碳還要落到實操層面,即開發商是否有開發低碳住宅的意愿。其實,在鋒尚和當代MOMA之后,已經鮮有開發商步其后塵。
“難題是目前常規標準都能達到,但離節能、低排放、低污染的差距很遠。低碳經濟的提出,是對開發商的高限要求。可在政策層面對低限有規范,對高限卻沒有鼓勵。”劉新虎認為,企業本身是個經濟實體,我國目前沒有像歐洲那樣的能源調節手段,導致不能很大程度的推廣。“我們曾考慮建筑與太陽能一體化,而這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居高不下。”劉新虎表示,盡管如此,建設低碳環境住區,倡導積極自然的生活方式始終是頂秀置業不變的追求。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