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保知識的普及,城鄉一體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穩步推進,應城市農民逐步過上了環保生活,電動車、太陽能熱水器、沼氣也一舉成為該市農民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保三寶”。請聽應城臺記者程國輝 通訊員陶茂的報道:
先前的應城市農村,環境臟亂差現象隨處可見,“垃圾靠風刮,污漬靠雨刷”,而今沼氣正式“點亮”了農民的新生活。人畜糞便、柴草等投入沼氣池中變成綠色燃料,農村環境已是清清爽爽。說起沼氣的好處,應城市城中辦事處保豐村沼氣建設帶頭人許玲瓊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許玲瓊(出音響)“沒有沼氣前,家里用煤做飯,一個6口之家,一月買煤少說也得120元錢以上,用上了沼氣之后,不僅這錢省下來了,還改善了環境,減少了污染”。(音響止)
11月18號上午,正值城中辦事處(保豐村)村民劉家亮家喜遷新居。他家靠老兩口規模養雞和兒子媳婦外出務工富裕了起來,花了近10萬元建了一棟兩干兩層的樓房。
村民劉家亮(出音響)“現在新房安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可以舒舒服服(洗澡)沐浴了”。(音響止)
電動車快捷、環保等特點成為應城市農民的新寵。四里棚辦事處栗樹村修通了通往市區的村鎮公路后,全村近200戶人家中,已有60%戶買回了電動自行車。
村民余容樂呵呵地說(出音響)“以前騎摩托車上趟街,來回少說也得4塊(元)錢的油錢,如今騎上這只充電的車,一個來回要不了1塊(元)錢的電費”。(音響止)
據統計,應城市近30萬農戶,53%的農戶用上了太陽能熱水器,57.3%的農戶用上了電動車。今年10月以來,該市已建沼氣池2700戶。目前,農戶沼氣正在加緊建設中。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