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鍋爐、沒有煙囪、告別對燃煤的依賴、從地下污水或土壤中提取熱量用于供暖……這樣節能又環保的供熱方式,在太原市已成規模化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暖的總面積已達500多萬平方米,占到新建建筑的16%。18日,來太原市檢查的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的專家對此予以好評。
污水供熱
走進平陽路"國瑞苑"小區居民張治國的家中,眼鏡上立刻被一層薄薄的霧氣籠罩。家中臥室暖氣片摸起來,熱乎乎的,主人張先生只穿了一件襯衣。這已經是第三個采暖期了,每年冬天室溫都在20攝氏度以上。
小區物業公司聶經理介紹,因臨近楊家堡污水處理廠,該公司的辦公大樓、居民小區以及附近的內燃機廠宿舍,都是利用地下污水供熱,還常年提供熱水。整個供熱面積達15萬平方米,除耗費少量電外,不再消耗其他能源。
濱河東路省實驗中學新校園今年采用了地源熱泵技術供熱,教室、食堂的溫度都在25攝氏度以上。技術人員說:"地下水常年保持18攝氏度恒溫,是絕好的能源。該校僅靠13眼井,就滿足近10萬平方米供暖。"
節能環保
太原市現有各類建筑7000多萬平方米,其中4000多萬平方米為集中供熱、3100多萬平方米為區域供熱,多數是依靠燃煤。"供熱能力有限,供熱方式單一,總是影響供熱效果。要解決這些問題,急需開發新能源。"市節能中心的負責人說。
可再生能源就是較好的選擇。而且,太原市現已初步形成了污水源、淺層水源、土壤源、深層高溫地下水源及太陽能光電、光熱與建筑一體化的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格局,并建成大唐四季花園、老年公寓等一批示范項目,經濟、環境、社會效益顯著。據統計,這些建筑使用上述新能源采暖,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0.7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6.95萬噸,減排二氧化硫0.22萬噸,減排粉塵顆粒0.16萬噸。
五年規劃
節能中心的負責人表示,太原市正在積極研究相關的優惠扶持政策,并制定了利用可再生能源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今后,淺層地熱能、太陽能、污水源、深層地下水,將作為太原市各類建筑采暖首選的四種可再生能源,至2013年,太原市三成新建建筑都要使用可再生能源,總面積達到2000萬平方米。 記者郜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