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重點抓好工業、交通、建筑、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采取切實的防治污染措施,促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
中國工業在清潔生產方面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著巨大差距。如何從工業生產方式入手,節能減排降耗,成為兩會內外備受各界關注的話題。
生產方式不清潔帶來污染
相比發達國家干凈的生產車間,大型化、智能化的生產設備,我國很多企業污染很嚴重,也面臨著清潔生產技術瓶頸問題。“過去主要依靠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但現在購買國外技術越來越難,最終還是要依靠我國自主研發。”中國工程院院士段寧認為,當務之急是引導企業開發出符合自身實際的技術和裝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建議盡快開征環境稅費。“對產生工業廢氣多或造成汽車尾氣不合格的企業,不僅要限期整改達到環保要求,而且應盡快征收環境保護費,征收的費用一方面用于環境污染的治理,一方面用于因環境污染造成的重大疾病患者的治療。”
高門檻淘汰落后產能
“所謂經濟轉型,就是用最小的排放和消耗生產出最好的產品。”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王昌說。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透露,我國將完善淘汰落后產能的退出機制,推進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現在有關方面正在抓緊制修訂大氣污染重點行業準入條件,提高能耗污染物排放的準入門檻,執行更為嚴格的節能準入標準,尤其要發揮高能耗行業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標準、超前性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清潔生產標準作用,嚴把項目能耗排放的準入關。”
推動工業產品生態設計
朱宏任透露,針對鋼鐵、水泥、石化、有色等大氣污染的重點行業,我國將加強行業關鍵共性清潔生產技術的產業化應用示范和成熟先進技術的推廣示范,引導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提升行業的清潔生產水平。
研究表明,80%的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取決于產品設計階段。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現有技術條件、原材料保障等因素,優化解決各個環節資源環境問題,可以最大限度實現資源節約,從源頭減少環境污染。
“我們現在鼓勵企業進行產品生態設計,將節能治污從消費終端前移至產品的開發設計階段,從而減少污染物產生,實現環境保護。”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高東升表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