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中央正在加快治污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近日媒體披露,各省、市、自治區正在向工信部報送2013年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計劃。而此舉只是中央一系列產業結構調整和治污舉措的一部分。
根據多家媒體披露,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準備會同工信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有關部門完善化解產能過剩的工作方案,研究提出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綜合措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而涉及的工業行業多達19個。
根據統計,2012年第四季度,我國工業制成品的產能利用率為80.1%。引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前部長李毅中的話說,我國的落后產能占到15%至20%,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涉及鋼鐵、有色、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造船、風電設備、多晶硅等多個行業。
另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2012年1至9月,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3.5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增速同比提高4.2個百分點。產能過剩呈現進一步加劇趨勢,鋼鐵和水泥行業尤為明顯。
工信部人士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及了去冬今春我國東中部數個省份出現的霧霾天氣。該人士說,造成去年大范圍霧霾天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不利污染擴散的氣候等客觀條件因素之外,還有本地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等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因素以及周邊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疊加的因素。
針對上述問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環保部等多個部委最近正在完善“組合政策”,突出差別電價、能源消耗總量限制、問責制、新老產能掛鉤等對企業投資和生產的約束作用,抑制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
根據媒體報道,工信部已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下達了“十二五”期間工業領域19個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19大行業分別是煉鐵、煉鋼、焦炭、鐵合金、電石、電解鋁、銅(含再生銅)冶煉、鉛(含再生鉛)冶煉、鋅(含再生鋅)冶煉、水泥(含熟料及磨機)、平板玻璃、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制革、印染、化纖、鉛蓄電池。
而多部委聯合推出的“組合措施”包括:一、繼續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理順煤、電、油、氣、水、礦等資源產品價格關系,完善電力峰谷分時電價,按程序加大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實施力度。
二、有關部門已經研究建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制度,以形成能源消費總量倒逼機制,抑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下一步還要加快研究建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分解落實到地方政府的機制,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建立能源消費總量預測預警機制,對能源消費增長過快的地區及時實行預警調控。
三、淘汰落后產能目標完成情況和措施落實情況納入政府績效管理和國有企業業績管理,實行問責制。
四、要求各地方新上項目和淘汰項目的產能要嚴格掛鉤,以產能總量等量置換為基礎,推行減量置換,確保新上項目產能小于或等于淘汰項目產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