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布的《能源發展 “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15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7.5%。生產能力1565億立方米,年均增長10.5%。
天然氣發電5600萬千瓦,年均增長16.2%。天然氣行業的發展或將再次提速,從而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改善環境。
7.5%的目標不難完成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天然氣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4.6%,與國際上23.8%的平均水平差距較大。去年發布的《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曾提出,隨著我國城鎮化深入發展,城鎮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對天然氣的需求也將日益增加。加快發展天然氣,提高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可顯著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和細顆粒物(PM2.5)等污染物排放,實現節能減排、改善環境,這既是我國實現優化調整能源結構的現實選擇,也是強化節能減排的迫切需要。
“到2015年實現7.5%的目標難度并不大。”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教授王震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天然氣目前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占比還比較低,發展潛力巨大。與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相比,天然氣的使用更加清潔,這對解決我國當前面臨的環 保問題和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有幫助的。”王震指出,通過國內生產及進口渠道,完全可以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用氣需求。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1月30日發布的《2012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共進口天然氣428億立方米。該報告預計,2013年,我國油氣需求將繼續上升。石油和原油凈進口量將分別達到3.05億噸和2.89億噸,天然氣消費量將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對外依存度將達32%。據了解,我國自2006年起開始從國外進口天然氣,2012年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繼續上升,短短7年時間,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上升至29%。
面對日益增長的天然氣進口量,王震表示不必過分擔憂。“清潔、高效是未來能源發展的關鍵。在我國目前的能源形勢下,適度增加天然氣的進口可緩解我國逐漸增長的用氣需求。”
天然氣價格改革仍需推進
《規劃》指出,要推進石油天然氣領域改革。加強油氣礦業權監管,完善準入和退出機制。推進頁巖氣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強對頁巖氣勘探開發活動的監督管理。完善煉油加工產業市場準入制度,研究推動原油、成品油進口管理改革,形成有效競爭格局。加強油氣管網監管,穩步推動天然氣管網獨立運營和公平開放,保障各種氣源無歧視接入和統一輸送。明確政府與企業油氣儲備應急義務和責任。
同時,《規劃》還指出,要深化油氣價格改革。深化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在總結廣東、廣西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逐步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建立上下游價格合理傳導機制。研究推行天然氣季節性差價和可中斷氣價等差別性價格政策。頁巖氣出廠價格實行市場定價。
“下一步,政府應總結廣東、廣西兩省區的試點經驗,并將其推廣到更多的地區。”王震指出,目前的天然氣價格機制已不符合市場的要求,“政府需將價格改革逐步推進”。
建成10個分布式能源示范區
《規劃》還以較大的篇幅對天然氣分布式發展進行了闡述。與傳統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潔環保、削峰填谷等優點,對我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建部、國家能源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指導意見》,提出了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指導 思想、原則、目標、任務以及主要政策措施,對促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又頒布了《天然氣利用政策》,將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等列入優先類,并將獲得用地、融資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
此次《規劃》提出,推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范項目建設,在城市工業園區、旅游集中服務區、生態園區、大型商業設施等能源負荷中心,建設區域分布式能源系統和樓宇分布式能源系統;在條件具備的地區,結合太陽能、風能、地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建設能源綜合利用項目。到2015年,建成1000個左右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10個左右各具特色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范區;完成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主要裝備研制,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分布式能源裝備產業體系。
“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應考慮與其他形式的分布式項目相結合,如新能源。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出更好的作用。”王震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