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光伏產品價格結束了近9個月的連續下跌之后出現反彈,其中單晶硅片和單晶電池片產品漲幅較大,最上游的多晶硅料價格也小幅反彈。隨著去年底以來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整個市場呈現反彈之勢。
然而,由于此次光伏寒冬持續久、影響大,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整個行業實現復蘇仍需時間。“過剩的產能需要時間消化,行業內的整合也還未真正開始。”晶龍集團新聞中心主任段同剛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年中歐盟“雙反”調查結果也將對我國光伏企業的未來前景產生影響。
年末市場走向或將明朗
“近期國內利好政策相繼出臺,海外市場也出現了新一輪的裝機熱潮,從而使國內外下游終端市場需求回暖,加之制造業去產能化進程加速,光伏產業走向肯定會持續向好。但我不認為目前光伏行業已具備了回暖的條件。寒冬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浙江杭州
太陽能光伏產業協會秘書長趙永紅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早在三季度能出現回暖跡象就已不錯。”而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專家王世江也對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說回暖還為時過早。從整個產業來看,大規模的兼并重組并沒有發生。產能這么大,能消耗多少還是個問題。可能到年底市場形勢才能明朗。”盡管利好政策效果明顯,但段同剛認為,由于國內光伏制造業產能過剩矛盾十分突出,消化庫存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也意味著至少近幾個月內,國內光伏市場需求對企業產品銷售的拉動效應有限。”段同剛指出,一些瀕臨“被洗牌”邊緣的小企業可能借助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救市政策做“垂死掙扎”。這可能會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據了解,2008年,我國光伏企業不足100家,而到目前已有500余家。產能過剩導致多晶硅等一系列光伏產品價格狂跌,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行業洗牌在所難免。
有業內人士預計,未來的幾個月光伏行業有望迎來實質性的產能收縮期,預計超過1吉瓦的中大型產能將退出。“扶優扶強”已是業內的共識。
“現在我們的產能嚴重過剩,但有競爭力的產能并不多,必須淘汰落后產能。”王世江說。
努力開拓新興市場
除了行業內部的兼并重組和洗牌,年內歐盟“雙反”終裁結果也將對我國光伏企業產生重要影響。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歐盟終裁結果對我不利,則我國光伏行業復蘇之路將會更加緩慢。
在歐美等傳統市場遭遇貿易壁壘之際,開拓國內及國外新興市場成為光伏企業在這個寒冬里的又一根救命稻草。
在本月初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光伏10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和發展分布式能源成為引領行業走出困境的新舉措。
趙永紅指出,除了發展分布式能源,企業還應“多元”發展。據其介紹,浙江杭州市區域內的光伏企業,由于產品多元化、種類差異化,且企業間沒有低價競爭,在這場寒冬里絕大多數企業都安然無恙。
而近來,國內組件商紛紛涉足國內光伏電站建設,邁出轉型的新一步。或向建設光伏電站的傳統發電國企供應光伏組件,或直接投資建設光伏電站,為光伏組件生產找到了新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歐美“雙反”對企業造成的沖擊。一位光伏企業人士表示,“國內光伏電站市場的興起,降低了光伏行業對于出口的依賴,增強了我國光伏行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博弈籌碼,有利于我國光伏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扶持政策還需細化落實
“光伏行業長期向好,困難是暫時的,但必須充分重視,及時和正確解決。”常州天合光能公司董事長高紀凡近日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需要各方合力遵循市場規律對行業進行整合,并本著開放合作、自由貿易、公平競爭的原則共同推進太陽能在全球的有序發展,堅決反對虧本銷售和其他形式的惡意競爭行為。
雖然國家的扶持政策已陸續推出,但具體的落實及細化仍受業界期待。
“國家在推動各項利好政策落地的同時,還要嚴格提高產業門檻,把沒有競爭力的落后產能淘汰出去,讓一些新鮮血液進來。”王世光指出,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產業像光伏這樣有這么大的國際競爭優勢,國家應確保其產業競爭力。
而趙永紅則遺憾地指出,目前,相關補貼并沒有全部到位,對大型光伏電站的補貼標準也未出臺。“目前,一些電站建設盡管很熱,但電站運營卻由于相關補貼的一再拖欠而不具經濟性。如果補貼不到位,就可能會抑制下游電站運營商的收益,進而傳導到上游電站開發直至設備供貨商的訂單量。”光伏產業復蘇還遠未到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