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極寒天氣讓南方供暖成為社會各界爭議的焦點。專家認為,將傳統集中式供熱照搬到南方將遇到煤炭等能源瓶頸、新建熱源管網的基建成本巨大等問題,不符合經濟、環保的要求,因此,新能源的分散式供暖或許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浙江省能源與核技術應用研究院光電研究室副主任沈煜說:“目前新能源供暖技術主要有太陽能即熱式供暖和地源熱泵等方式。但從現有技術來看,太陽能即熱式供暖成本高,只能在白天使用,利用率不高。地源熱泵技術則可以將地表水、城市中水、工業尾水等可再生能源作為熱(冷)源用來供暖。但是也需要鋪設供暖管等。”
盾安節能系統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節能公司之一,公司產業部副總經理趙福生說:“南方供暖技術不是問題,關鍵是看成本,現在來說初裝成本比較高,但是使用成本比較低,像太陽能、地熱、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分布式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轉化用來供暖(冷),能耗成本將節約30%到40%以上。”
在盾安節能系統有限公司負責的山東眾泰電廠的改造中,通過整合工業余熱作為熱源進行供熱,可供熱面積就達到約900萬平方米,每年可節約4.46萬噸標準煤,年回收循環水余熱119.4萬GJ,同時還完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煙塵的減排。
“利用工業余熱只是一種,我們還可以將冬暖夏涼的生活污水、地下水等利用起來。這種采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分散式供暖可以以小區等區域為單位,減少熱量在輸送過程中的浪費。”趙福生說,“而煤炭等一次性能源由于在輸送過程中能量的浪費,往往煤到電的最終能量轉化率可能只有30%到40%。”
在南方,大部分居民還是使用壁掛式空調和中央空調,也有一些新的建筑開始使用地暖。
沈煜認為,有些人認為空調就能達到需求,就不會花更高的初期投入安裝節能供暖設備,但是由于空調在極冷的天氣是達不到預定的溫度,因此算下來并不經濟環保。
而對于地暖,浙江省能源與核技術應用研究院太陽能熱利用與建筑節能研究室副主任程冠華表示,地暖很多都是用天然氣燒水,通過鋪設地暖管供暖。但是這種方式不節能,速度慢,利用率不高。如果要達到相同的舒適效果,使用地源熱泵技術將可再生能源利用起來,供暖要比壁掛式空調更好。
沈煜說,實現供暖避不開基礎建設問題,其中包括建筑的節能保溫、供暖管的鋪設等。“實現南方供暖首先要讓政府嚴格做好節能規范,提高節能標準。在建筑物新建階段就把節能供暖設備安裝好,加厚建筑墻壁和玻璃。如果在前期做好節能準備,后期的供暖投入也會降低成本。而對舊建筑的改造還需要因地制宜。”
沈煜等專家認為,南方要不要供暖還取決于百姓的選擇。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還需要國家的進一步支持,也需要人們改變傳統的觀念去接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