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雙良節能突然宣布,公司在去年6月與印度愛沙電力簽署的價值9280萬美元的空冷器合同泡湯。奇怪的是,在合同簽訂后的一年多時間里,雙良節能在所有公告中都未披露該合同的進展情況。蹊蹺之處不止于此,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雙良節能這筆超級合同還存在消息提前泄露、疑似為可轉債回售減緩壓力等問題。
近億美元的合同,說沒就沒了!
近日,雙良節能(600481,收盤價6.52元)突然宣布,公司在去年6月與印度愛沙電力簽署的價值9280萬美元的空冷器合同泡湯,進軍海外的計劃擱淺?!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這份超級合同金額相當于2011年雙良節能空冷器業務3.43億元銷售額的1.76倍,重要性不言而喻。
蹊蹺的是,在合同簽訂后的一年多時間里,雙良節能在臨時公告以及定期報告中都未披露該合同的進展情況;如今,投資者等來的卻是合同終止的消息,這引起市場一片嘩然。曾因這份合同買進雙良節能的眾多機構和散戶,在二級市場上紛紛折戟,不是巨虧出局,就是被套牢。
6億元合同突然終止
雙良節能2011年6月28日發布公告表示,"在20天前與印度愛沙電力(佳凱德)簽署了合同,為其熱電項目提供三臺600兆瓦空冷器,金額為9280萬美元"。按當時匯率計算,這項合同金額約合6.03億元人民幣,遠超公司當年的空冷器產品全部收入(2011年空冷器業務實現3.43億元銷售),合同履行日期為"自合同生效之日起11個月內機組交付完畢"。
這是雙良節能在國內市場需求疲軟的背景下,獲得的海外空冷業務最大的訂單,當時公司認為這對海外市場的拓展具有戰略意義,甚至表示與愛沙電力達成了長期合作意向開發南亞空冷市場。資料顯示,愛沙電力是印度第二大私營電力投資公司,2011年在印度的總裝機為1600兆瓦,隨著印度對電力需求的猛增,愛沙電力計劃在2014年擴建8000兆瓦,其中計劃在中國采購電力設備價值在百億元以上。
一切都看似那么美好。巨額合同的消息公布后,雙良節能的股價上漲,從消息前的14.48元一路最高上攻到了7月20日的15.45元。
但蹊蹺的是,自2011年6月28日合同披露后,在雙良節能接下來的所有公告中,都沒有透露任何有關上述合同的進展。11個月交付期很快過去,但在2012年5月,雙良節能"守口如瓶",絲毫沒有透露進展。又過了半年,最終在2012年12月6日,公司發布公告宣布,近億美元合同終止,原因為"在實際履行過程中,出現了因不能歸責任一方的事件,導致項目實施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雖經雙方共同努力解決……經雙方友好協商,同意終止空冷器合同并互不承擔任何責任"。
超級合同說沒就沒,市場一片嘩然。雙良節能一位股民近日就打來電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抱怨稱,"當初因為簽了海外大單買進去,過了交貨截止日期公司也不公告,弄得我以為一直有這么大一個項目,前途一片光明,誰知道遲了半年告訴我這個合同終止了,公司太不地道了。"
機構巨虧散戶套牢
被"忽悠"的不僅僅是上述那位股民。據數據顯示,自雙良節能公布簽訂合同以來,各路機構虧損十分嚴重。2011年三季度,華夏滬深300指數基金持有1755萬股,泰信先行策略基金持有1000萬股,新華人壽持有990萬股。今年年初,華夏滬深300指數基金和泰信先行策略基金選擇出局。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計算,兩機構虧損幅度在40%左右,合計虧損金額為1.5億元以上。到今年三季度末,僅新華人壽仍在堅守。
從股東人數來看,2011年一季度雙良節能股東總戶數為57410戶,二季度隨著公司宣布簽署巨額合同,股東數猛增為63235戶,較上期漲幅約為10%,隨著股價的下探,小股東幾乎完全被套牢。截至2012年三季度,公司股東總戶數為66765戶,此時的股價卻已從合同簽署日的14.4元跌至6元左右。
記者調查
6億大單蹊蹺告吹雙良節能直面五大質疑
為何價值6億元人民幣的合同,履行期間從未公布進展情況?為什么競爭對手在公司簽訂合同半年之后,也與印度愛沙電力簽訂了同樣數量的空冷器合同?為什么合同泡湯之后,并不打算繼續追究對方的違約責任?為什么在2011年簽署合同到公布合同之間也差了20天?為什么超級合同簽訂時間剛好是可轉債面臨回售前夕?
雙良節能的超級合同在經歷了一年半的披露"空白期"后戛然而止,給市場留下了諸多疑問。帶著上述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雙良節能方面進行了采訪。
質疑一:
為何不公布合同進展?
從合同簽署日起,到簽署終止空冷器協議止,期間雙良節能發布的所有公告均未提及印度合同的進展信息。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采訪了雙良節能,公司證券部一位工作人員(以下簡稱雙良節能)接受了采訪。
NBD:為何在2011年年報、2012年中報中不公布合同進展情況?
雙良節能:公司一直按相關規定進行信披,沒有相關規定要求公司必須將此合同單列出來做相關的披露。
NBD:為何在空冷器合同履行截止日半年之后才宣布終止?
雙良節能:公司與愛沙電力進行了長期協商,由于雙方均是委托各自的律師進行交涉,實際上等于是"四方會談",時間拖得比較長,因此才會在合同履行截止日半年之后達成一致,公司在12月6日上午簽訂終止協議,下午便呈報上交所了,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一直按照相關規定處理。
質疑二:
是否被競爭對手搶走合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雙良節能的主要競爭對手哈空調(600202,收盤價4.93元),在去年年底也獲得了印度愛沙電力的空冷器合同,數目也恰好是3臺。2011年年底,哈空調公告宣稱與愛沙電力簽訂采購合同,提供三臺600兆瓦的空冷器給對方,價值共計1億美元,比雙良節能的合同高出720萬美元。
"雙良節能的合同實際上是被哈空調取代了。"某券商分析師這樣表示,"合同簽訂之后,雙良節能可能考慮到此合同做下來并不掙錢,因此主動放棄了。"上述分析師還提到,在對企業進行調研時,雙良節能方面曾表示過印度的合同可能已經無法履行了。與此同時,2011年底市場中就已有雙良節能合同泡湯的流言。
NBD:是不是哈空調搶走公司的空冷器合同?
雙良節能:這是兩個項目,不是同一標的,哈空調拿的合同跟我們沒關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后向哈空調求證,但截至發稿,都沒有聯系到該公司相關負責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