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城市公交分攤率平均達到23%,沿江沿海港口集裝箱碼頭全面完成“油改電”,全省投入運營的軌道交通線路運營總里程提升至300公里……記者本周拿到最新出爐的《江蘇省交通運輸行業推進低碳示范工程建設行動計劃(2013-2015)》,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涉及公路、水路、港航、公交等23項節能減排硬指標一一明確,而實現時間只有3年。
交通運輸行業由于其自身特點,是能耗大戶。記者采訪中發現,越是大戶,在能耗上卻變得越來越“摳門”。如何使節能減排成為政府、企業、百姓三方受益的好事?交通運輸部門細算了“三本賬”:
經濟賬:交通運輸企業主動降耗
“我們今年上了56臺LNG客車,明年還要添。”常運集團副總經理黃細富說。記者從省運管局了解到,目前全省已有4000多輛公交客車采用壓縮天然氣,3.1萬余輛出租車采用雙燃料,此外還有1000輛城際客運和道路貨運液化天然氣車輛。
企業主動“油改氣”,為什么?黃細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普通柴油大巴七八十萬一輛,LNG客車雖然價格高五六萬,但燒氣比燒油便宜,一兩年就能把差價賺回來。僅2011年節約燃油支出1353萬元,今年能省2000多萬元!”
省運管局專業人士坦言,促使城際客運企業主動節能減排,使用液化天然氣,很重要的原因是經濟效益明顯。客運班車企業使用柴油平均單耗為百公里23升,使用天然氣為百公里19.6公斤,折算下來節約燃料成本降幅達30%左右。
“降耗,必須要讓靠泊船舶算明白一筆賬。”連云港(601008,股吧)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管理部副部長陳鋼說。船舶靠岸后,由于輔機還在工作,所以碳排放量依然居高不下,導致港口成為能耗大戶。如果接用岸電就能實現碳零排放。“船上發1度電,成本在3元左右,而使用岸電,費用可降低三分之二。首批使用岸電的“中韓之星”輪共靠泊59泊位,接用岸電突破百次,總耗電量74.1萬度。按照每艘船200萬元的改造費用計算,已經收回一半成本,未來獲益更大。”
江蘇省交通科研院節能所所長王勤認為,節能減排,不僅能讓交通運輸企業眼前獲益,從長遠看,隱形收益更大。由于大部分企業對石化、煤炭的依賴性過大,如果能采用新能源,未來受制于油價的因素大為減少。
環境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記者在北接連云港港,南連灌河、通榆河,西接蘇北運河的連云港港疏港航道上采訪時發現,兩岸蘆葦、水蔥等水生植物密布,自然天成。連云港港疏港航道工程部主任夏建國說,這條“會呼吸”的航道采用了新型的生態護岸,用植物代替硬邦邦的水泥,船舶行駛中產生的推力被植物“吸收”,護岸更為安全。最重要的是,與傳統重力式護岸相比,直接節約投資3389.3萬元。節約碎石20余萬方,只需要開挖少量樁頭土方,減少了58.7%的土方挖運、回填工程量。“直觀地說,省下4146畝農田,相當于讓2000多戶人家一家多了兩畝地!”
京杭運河常州市區改線段工程中,將開挖的1800余萬方土用于公路、市政道路建設及安置小區和農田復墾,僅此一項就直接節約土地1.4萬畝。
因地制宜,做“能耗減法”,在高耗能的道路、航道建設中,節能減排的效果十分明顯。
據了解,今年我省大中修工程中瀝青路面再生應用里程為440車道公路,使用再生瀝青混合料約為31萬噸,大中修工程中瀝青路面再生利用率達25%。而到2015年,全省的減排目標是普通國省道公路瀝青路面舊料要實現“零廢棄”,循環使用率達到100%。
省交通廳科技處負責人告訴記者,技術人員密切監測我省交通運輸行業能耗數據變化,分析能耗數據結構和變化原因,為行業開展節能減排提供數據支撐。
民生賬:空氣新鮮,出行便利
在蘇北運河上搞運輸的劉登科師傅告訴記者:“燒柴油,一路上冒黑煙,吃不消。燒天然氣就舒服多了!淮安到宿遷跑一趟,還能省3000元!”據測算,現在1噸柴油燃燒后要排出至少20公斤二氧化硫,而LNG不含硫,一條船一年少燒30噸柴油,就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600公斤。
劉師傅算的是小賬,整個交通運輸系統算的是環保大賬,以港口為例,節能減排的效果可以用驚人來形容。連云港港采用岸電技術后,港口每年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9179噸,硫化物2077噸,氮氧化物2825噸。
不僅工程建設,節能減排滲透在交通運輸業的每個環節。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游慶仲說,要按照各種運輸方式、區域和城鄉交通發展一體化,以及交通網絡、通道走廊、樞紐的銜接和協調,統籌多種運輸方式低碳、協調發展。突出加快水運、鐵路等相對節能環保運輸方式的發展,“宜水則水,宜鐵則鐵”。
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博導過秀成教授認為,相比私家車,公共交通優先不僅緩解城市擁堵,還有效提高了交通資源綜合利用率,降低汽車尾氣排放。
“我每天從南京仙林鐘山晶典小區開車20多公里到廣州路上的工作單位,早上7點出門才能不遲到。地鐵2號線通了,不僅可以晚半小時出門,車不用開了,每月油費能省1000多元。”在省人才中心工作的方惠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城市公交車輛發展到34040標臺,公交線路2354條,全省城市居民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達到12標臺以上。南京、蘇州已開通地鐵,鹽城、連云港開通BRT城市快速公交系統。城市公交分攤率2011年底已增至18.9%。而到2015年,這一比例要提高至23%。全省出租車電召總量再提升30%。公交優先,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不容商量的“硬杠杠”。
“涉及公路工程、公路水路運輸、港航、城市公交4大工程,23項節能減排指標,從目前我省交通運輸系統各項進展情況看,2015年全部達標,現實而又務實。”王勤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