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后,留下的污泥何去何從?昨日,記者從高明區環運部門獲悉,該區正規劃建設污泥處置中心,對區內污水處理廠、印染廠污泥進行集中處理。該項目預計年內完成可行性報告等前期工作。
人口增加、工業發展,令高明的水環境承載能力正經受考驗。2005年至今,高明區先后建起6座污水處理廠,用于處理城鎮工業、生活污水。但污水處理后,卻留下大量污泥。同時,高明區大量存在的印染企業,在廢水處理后,也會殘留不少污泥。
據統計,高明全區污水處理廠每年產生的污泥將近2萬噸,而印染企業每年產生的污泥也有1.8萬多噸。這類污泥若處理不當,可能對土壤、水體造成二次污染。
實際上,這些污泥并非“一無是處”。環運部門介紹,這類污泥可用作粘土磚的配料,以及多種建材的附著材料。河源等地已有循環利用的模式。
因此,高明區規劃,在區內建立一個污泥處置中心,用于集中處置污水處理廠、印染廠的污泥。該項目初步選址在楊和鎮楊梅垃圾中轉站旁,計劃采用BOT形式進行建設。規劃近期處理能力為270噸/日,遠期處理能力為450噸/日。
不過,由于污泥處理屬于特殊行業,技術要求較高,高明區目前尚未確定污泥處置中心的具體運作方式。環運部門表示,污泥處理可直接采用干化技術使其減量,也可以綜合利用,開發成建材物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