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標準是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基礎,我國已頒布了近300項節能標準,其中包括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標準和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
能效標準不但是我國實施節能產品認證制度、能效標識制度、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的必要基礎,也是政府推廣節能產品政策實施的重要門檻。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確定促進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的政策措施,安排財政補貼363億元,用于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家電、高效照明、節能汽車和高效電機。同時提出,要提高能效準入門檻,加快制修訂重點用能產品能效標準;新上項目采用風機、水泵、空壓機、電機、空調、照明器具等要達到國家1級能效標準,將產品能效指標列入設備招標文件和采購合同。
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國家標準委聯合啟動了“百項能效標準推進工程”,今明兩年間發布100項重要節能標準。重點是終端用能產品能源效率標準和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能耗限額標準是加強重點行業節能管理、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淘汰落后產能等工作的重要依據。達不到能耗限定值的生產企業將被要求限期治理直至關停,而達不到能耗準入值的新建或改擴建企業將無法獲得建設和生產許可。近年來實施的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其主要依據也是能耗限額標準。
“十二五”我國節能標準化重點已確定為:(一)擴大強制性能效標準及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的數量和覆蓋范圍,加大監督檢查和獎懲力度;(二)加強能源計量、能源審計、節能量計算和驗證方法、能量平衡、能量系統優化、名詞術語、圖形符號等節能基礎標準的制修訂;(三)重視能源管理體系、合同能源管理、系統經濟運行、節能規劃與評估等管理類節能標準化,通過結構節能和管理節能促進節能減排深入開展;(四)繼續開發節能技術、節能產品的研發和相關標準的研制,不斷推進節能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市場轉化,實現低成本、高收益和提高能源效率的目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