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對華光伏產品進行“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之后,9月6日,歐盟委員會對原產于中國的晶體硅光伏組件及關鍵零部件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導報記者9月19日從廈門市商務局獲悉,歐盟此舉對廈門影響較大,調查期內廈門21家企業對歐盟出口涉案產品2403萬美元,其中最大涉案企業涉案值超過2000萬美元。
歐盟是中國光伏產品的重要市場,2011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盟總金額約204億美元,占全國光伏產品出口份額六成以上,該案也由此成為有史以來我國遭遇最大的貿易摩擦案件。根據歐盟法規,歐盟將在立案后2至9個月內決定是否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15個月內作出最終裁決。
廈門是福建省光伏產業的重要聚集地,近年來光伏產業發展較快,產品集中在砷化鎵太陽能電池以及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等。廈門市商務局表示,受國際市場影響,案發前廈門光伏產品對歐盟出口已遭到沖擊,今年前7月廈門出口涉案產品3194萬美元,同比下降58%;其中出口歐盟682萬美元,同比下降高達86%。“失去美國市場之后,若這次再失歐洲市場,廈門光伏產業將只剩下澳大利亞這一相對重要的市場?!?/p>
案發后,廈門市商務局即時向福建省節能燈具出口基地商會及相關企業通報案情,并于9月17日召開應訴協調會,動員、指導企業積極應訴,以爭取較有利的結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