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企業節能降耗主要指標的監管評價》標準(以下簡稱《標準》)首次以發布國家標準的方式實施對電力企業節能降耗工作的監管,使電力企業的節能降耗工作可計量、可比較、可評價,強化了電力監管的權威性、公平性和科學性,豐富和完善了電力監管的手段。
《標準》是電力企業節能降耗工作的里程碑
《標準》選取對煤電企業節能降耗影響較大的供電煤耗和廠用電率實施監管,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將進一步促進發電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深入挖潛管理潛力、實施設備和技術改進,把能耗指標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
《標準》注重指標選取的可比性,監管評價客觀公正。一是承認先天差異,針對不同煤電機組開發建設的原始條件差異設定監管基準值,并對是否具備脫硫脫硝能力進行了修正,使監管的基準更加合理。二是修正運行外部條件的影響,過濾了外部因素對煤耗的影響,使監管指標集中反映發電企業可控因素,提高了監管評價的效果。
《標準》是簡潔集中的監管指標,強化監管的可操作性。主要選取供電煤耗、廠用電率指標,便于統計計量,通報周期定為一年,提高了監管工作的操作性。
《標準》能夠促進企業間對標比較、相互學習借鑒,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在企業可控因素方面挖掘潛力,促進能耗指標逐步達到合理水平。
挖掘管理潛能提升企業節能降耗水平
《標準》的發布和實施是以監管的手段促進電力企業節能降耗的良好開端,重點在于通過挖掘電力企業內部的管理潛能,特別強調機組本身裝備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節能水平。
此次《標準》的發布,是對電力節能減排監管方式的有益探索,逐步增加節能降耗監管指標的數量和擴大監管范圍,從單純監管煤耗向更廣義的燃煤成本指標的監管,增加煤價監管和燃煤成本監管。實施燃煤成本監管可更進一步促進企業將社會責任與企業效益統一起來。
建議擴大節能降耗監管的范圍。《標準》的實施有利于督促發電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挖掘節能降耗的潛力,重點在裝備節能、技術節能,除此之外還應該強調管理節能、布局節能。由于機組之間煤耗水平、煤價水平、運輸距離差異很大,優化調用發電能力,優先選用那些機組上網發電更是節能降耗的關鍵環節。不但追求某個企業、某個電廠或機組的節能,更重要的是追求更大范圍的節能,追求全系統全社會的節能。建議建立全系統、全過程、全壽命周期的節能降耗監管指標體系。
“十一五”期間,發電行業通過大規模的上大壓小、設備技術改造等措施,為全國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無論是關小機組還是設備改造都有很大的投入,這些投入從全社會、全生命周期看都是能耗的一部分,節能改造的投入產出比應該作為節能減排監管的指標之一。不僅如此,要從發電項目開發的可行性研究抓起,從設備的選型和初步設計開始,全過程、全生命周期關注節能。設計方案的先進合理是項目全生命周期節能的重要前提,應該成為節能降耗監管的重點。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