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是山西省的西北大門,全市煤炭儲藏量達到423億噸,被稱為中國的“煤都”。近年來,當地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取得了顯著成效。
礦山生態恢復全國領先
中煤平朔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安太堡露天煤礦是我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露井聯采的煤炭生產企業和中國重要的出口動力煤生產基地。目前,年煤炭產量達8000萬噸。多年來,這個礦在礦山生態恢復方面也開展了大量工作。
“建礦20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企業經濟與環境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戰略。建礦初期,我們就將土地復墾資金納入生產成本,開創了我國礦山土地復墾工作的先河,被原國家煤炭部列為全國煤炭行業復墾示范工程。”中煤平朔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環保處處長賀振偉告訴記者。
據了解,這個公司在礦山生態恢復方面已累計投入3億多元。經過多年合理的“采、運、排、復墾一條龍”作業,目前,礦區土地復墾總面積近3萬畝,復墾率達45%,排土場植被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活區綠化覆蓋率達45%以上。昔日寸草不生的礦區已變得草木蔥蘢,綠樹成蔭。
生態立市塞上綠洲風光好
為加速區域生態環境改善,為首都北京構筑天然綠色屏障,去年,朔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生態優先的發展戰略,以建設雁門關生態畜牧基地為載體,明確提出今后10年每年拿出10億元,重點用于造林綠化工程,到2018年,林木綠化面積由現在的333萬畝增加到640多萬畝,力爭實現翻一番的奮斗目標。
要實現這樣大規模的造林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朔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馮改朵創造性地提出了“科學規劃、分年實施、連片治理、一次成活、一次成林、一次成景”的造林思路,走出了一條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按照這一思路,朔城區除了啟動實施33萬畝國家京津風源治理等工程外,還開工建設了城西環城綠化工程;塞上綠洲右玉縣實施“一退三還三進”戰略,構建起“綠化帶、生態圈、風景線、示范片、種苗圃”相結合的生態網絡。
像朔城區和右玉縣一樣,近年來,朔州市所屬區(縣)通過科學規劃、大片造林、規模實施,促使朔州市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高崗栓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