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深圳歷來是國內最大的LED顯示屏生產和供應基地、全球主要的LED背光源生產和供應基地、全球最大的太陽能LED燈具生產和供應基地。其一共擁有3200家LED企業,占全國總量40%左右,但就是這樣風聲水起的熱門行業,在今年上半年卻遭遇了滑鐵盧。
行業元老失蹤 億元LED企業面臨倒閉
近期有同行媒體報道指出,作為上市公司洲明科技兩位創始人之一的邢毅,其目前單獨經營的LED企業深圳愿景光電子有限公司因為經營不善而面臨倒閉,本人已不知所蹤,工人坐在公司門外苦等工資。根據洲明科技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前身為成立于2004年10月26日的深圳市洲磊電子有限公司,2008年5月19日洲磊電子更名為“深圳市洲明科技有限公司”。洲磊電子由自然人林洺鋒和邢毅共同出資設立,林洺鋒出資32.5萬元,占65%,邢毅出資17.5萬元,占35%。2006年9月邢毅有意轉讓其持有的35%的股權,經過協商,決定由盧德隆受讓邢毅轉讓的35%的出資額,其中2.5%為盧德隆的投資份額,其余32.5%為代林洺鋒持有,以盧德隆的名義持有。
由于洲明科技方面不愿意接受記者的采訪,所以目前無法得知邢毅是否仍與洲明科技有業務上的往來,但這樣一位元老級LED領頭人的失蹤,多多少少也折射出LED行業目前的生存現狀及面臨的困境。
市場大但不規范 上游企業需要整合
“LED市場很大,但真的很亂。”鴻利光電副總經理、CMO丁峰告訴記者,目前LED企業眾多,沒有標準,大家都拼價格,“真正做前瞻性產品,是需要投入的”。
據LED產業研究所截止到去年底的統計數據顯示,就產業鏈全國范圍看,純粹經營LED產品的下游企業約有4000家,中游企業約有1200家,加上做材料、設備等上游企業,全國共有不超過6000家企業。
此外,還有一些向LED企業轉型或順搭做LED產品的半路出家企業,全國范圍內約有2000家。加上純粹型企業,總共有不超過8000家經營LED產品企業。其中,深圳企業占到全國范圍的40%左右,也就是3200家左右。“LED行業的淘汰率較高,大的國企在進入,小企業由于競爭關系在退出。”丁峰估計,今年深圳的LED企業將減少20%-30%,也就意味著近千家LED企業將在經濟寒冬里“死”去。“產業鏈上游LED企業人才缺乏較為嚴重,上游企業需要整合,許多企業肯定活不過今年。”
隨著行業不景氣度加劇,LED企業大股東套現也更加頻繁。7月3日,奧拓電子公告稱,公司第二大股東深圳市國成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累計減持奧拓電子348.28萬股,套現金額3616萬元。近年來,伴隨著LED行業的冷暖更替,主營LED光電產品的奧拓電子業績波動起伏。這次大股東減持,除了有自身經營方面的因素,行業不景氣也是套現的催化劑之一。
企業業績持續下滑 行業處于洗牌期
在歐債危機、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去年下半年起國內LED出口訂單銳減。廣交會傳來的信息也顯示,今年以來,國內LED企業的歐美訂單普遍下降三至五成。而國內照明市場需求大規模啟動仍尚需時日。由于核心技術缺失、大部分的LED芯片都依賴國外企業,國內LED照明在成本上難以降低,民用市場發展緩慢。
根據《金融投資報》記者統計,不少在2010年之前上市的LED企業,已經連續兩年遭遇業績下滑。以洲明科技為例,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僅170萬元,同比減少80.46%,公司對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歸結為歐債危機和國內LED競爭加劇導致。從2011年起,公司每季度業績同比上年幾乎“腰斬”。此外,鴻利光電也公告稱,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原因也是因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和國內照明市場需求尚未大規模啟動導致。
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我們公司2008年進入這個行業,已經算晚的了,但這兩年不少化工、橡膠和房地產企業也來轉型做這個,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深交所新審批和通過上市的LED企業已經超過我們的預計,今年一季度,已經上市和過會待發的LED企業就有8家,比去年全年LED企業上市公司總數還多;而還有多少新興企業尚未上市或者有上市打算,我們根本不得而知。這些沒有掌握真正核心技術的LED企業,只會讓大量的土地、資金和設備閑置,會加速這個市場的混亂。”
不過光亞照明研究院則分析認為,上市潮的出現實際上是企業在為未來作準備,否則很有可能被潛在的并購者吞掉:“行業暫時的低谷提供了洗牌時機,國際巨頭和爭相上市的國內LED企業則成為洗牌的主導者。從去年到現在及至明年,都是洗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