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今年1月,山西省政府下達《對逾期未完成省政府燃煤電廠煙氣脫硝限期治理任務機組處理意見》。文件一改“通知”之類的說法,直接稱為“處理意見”,這在我省還是第一次
A、電力企業為何脫硝
電力企業脫硝中的“硝”指的是燃煤電廠排放的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與空氣中的水分子在一定條件下結合形成的硝酸。由于“十一五”期間對二氧化硫(與水分子在一定條件下結合形成硫酸)排放的約束性控制,硝酸在酸雨中所占比例有趕上硫酸的勢頭。此外,氮氧化物在晴天條件具備時可形成光化學煙霧,也是PM2.5的主要成分之一。
為提高環境空氣質量,我國在“十二五”污染物減排約束性指標中,增加了氮氧化物和氨氮兩項指標。電力企業的脫硝工程建設,就是氮氧化物減排的重大舉措,也是完成污染減排約束性指標的新要求。
但這一利國利民的舉措在 “十二五”開局之年落實得并不理想。2011年,我國新增能源消費2.3億噸標準煤,汽車銷售量1800多萬輛,氮氧化物排放總量不降反升。我省是燃煤發電大省,也是氮氧化物排放大省。資料顯示,我省電力企業氮氧化物排放總量2010年為67.25萬噸,2011年達67.99萬噸,占全省工業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的比例分別為68.27%和66.95%。
省環保廳宣教中心主任李景平5月底告訴記者:“因為未完成去年電力企業脫硝限期治理任務,今年1月21日,省政府下達《對逾期未完成省政府燃煤電廠煙氣脫硝限期治理任務機組處理意見》,第三次"催促"電企加快脫硝工程進度。處理意見重申,燃煤電廠在脫硝工程建成之前,不予受理其所在公司新建、擴建電力建設項目。”
前兩次分別為去年5月和11月,我省對此項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并對9家脫硝建設進展緩慢的電力企業發出警示通知,要求按期完成脫硝。對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企業,省環保廳將采取最嚴厲的措施予以處罰。
李景平說,電企脫硝,不是想脫不想脫、能脫不能脫的問題,而是必須脫的問題。
B、脫硝遭遇經濟困境
強壓如此,電力企業的“限期治理”和“停產治理”依然行動滯后。電企老總們焦急地說,缺錢,不是一般的缺錢,是太缺錢了!
買不起煤。煤價抬高,電價就需提升,近幾年煤價瘋漲,電價紋絲不動,致使煤電價格倒掛,電廠買不起煤。
發電賠錢。2011年底,多家電廠聯名上省進京,要求提高電價,結果,每度電提高了0.029元,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建設脫硝工程,資金遠遠不夠。
貸不到款。最近幾年,銀行對30萬千瓦機組已不予貸款,現在連60萬千瓦機組也不貸了。多家電企環保負責人講,款不好貸,資金鏈都快斷了;每月結算回電費,只能用于還貸,什么也做不了。
脫硝費高。電企脫硝建設投資巨大,單臺60萬千瓦機組脫硝建設投資8000萬元左右,兩臺機組就是1.6億元。建成后脫硝運行費用投入也大,光催化劑運行費每年就高達5000萬元,占到總投資的30%。
電企老總從來沒有這么哭過“窮”,他們說,電企現在成了補不起的窟窿,因為沒有造血功能,每發一度電都在賠錢。停產治理,他們笑稱對電廠是減負。也有部分電企希望政府允許其“邊生產邊治理”。忻州一發電企業相關負責人說,不停產,尚有一些邊際利潤,一停,銀行利息都還不了。但無論停還是不停,發電企業自己都決定不了,電網把所有電廠的停產檢修計劃都做了安排,停不停,電網說了算。
李景平認為,“停產治理”不會成為一句空話,電企脫硝工程建設必須以超常規思維和方式推進。
C、強勢推進脫硝攻艱
今年1月1日,我國電力行業執行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排放標準》,這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嚴厲的電廠排放標準。
2月17日,年關剛過,省環保廳就緊急召開重點燃煤電廠煙氣脫硝調度會議,省內外33家電企環保負責人到會領命。省環保廳要求:倒排工期,倒逼進度,確保完成氮氧化物減排。
3月7日,忻州市5家電力企業老總被“請”進忻州市環保局,電企老總面有難色,環保局長態度堅決:按期完工,沒有商量余地!
電企在強勢推進的環保高壓政策下開始脫硝攻艱。
3月,山西漳澤電力河津發電分公司35萬千瓦機組和蒲州發電分公司30萬千瓦機組實現停產;山西兆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60萬千瓦機組脫硝建設進入設備施工招標階段;山西華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60萬千瓦機組開工建設脫硝前期工程。
4月,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30萬千瓦機組采暖期結束如期停產;忻州廣宇發電有限責任公司2×13.5萬千瓦機組全面鋪開了脫硝工程建設。
5月,國電電力大同第二發電廠9號、10號熱電聯產2×66萬千瓦機組脫硝工程相繼建成,實現發電和脫硝、供電和減排雙贏。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10號、11號熱電聯產2×30萬千瓦機組加足建設馬力,力爭如期停機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