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5年,焚燒發電處理能力達1.2萬至1.5萬噸/日規模沒有變化,但探索提高餐廚垃圾處理比例,2014年將垃圾分類打造成廣州名片……廣州市城管委《關于落實人大002號決議實施方案的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昨日進行的市政府常務會議上獲得通過。市城管委新聞發言人黃小晶發布了廣州2015年突圍“垃圾圍城”的一攬子計劃。
增加餐廚垃圾生化處理比例
方案中提出“廣州市至2015年要建六座資源熱力電廠(焚燒項目),日處理規模達到1.5萬噸”一項備受爭議。近兩周來,廣州市市長陳建華主持召開垃圾處理座談會問計專家、市民。記者注意到,昨日通過的《意見》對民意有所吸納,特別在廚余垃圾處理比例方面。
“廣州市焚燒、填埋、生化處理相結合的垃圾處理路子到底三者比例多少科學正在研究,總之將盡可能增加垃圾生化處理比例,尤其是餐廚垃圾的處理。”黃小晶稱,為應對全面推開生活垃圾分類之后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嚴重不足的問題,一是盡快依法引進目前國內比較成熟的技術和管理模式:如北京、蘇州、臺灣管理模式及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等。二是根據實際需要和城鄉一體化要求,適當增加相關區縣級市餐廚垃圾生化處理設施規模。三是建設一批餐廚垃圾處理生態循環示范項目。四是鼓勵新建社區、學校、賓館、醫院、機關單位食堂安裝餐廚垃圾處理簡易設施,就地處理,源頭減量。
據介紹,在6月下旬召開全市動員大會之前,全市將盡快落實7個方面工作任務。一是加強隊伍建設。二是實現經費保障。三是建立責任體系。四是建設李坑項目樣板工程。五是加快餐廚垃圾設施建設。六是完善政策法規體系。七是籌備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會議。
把李坑樣板建成全市循環經濟示范園
《意見》將廣州市突圍“垃圾圍城”局面的時間定在了2015年。
黃小晶稱,2012年底前,全市動員落實“能賣拿去賣,有害單獨放,干濕要分開”分類口號和措施,并在有關區建立垃圾分類示范區;盡快完成第一資源熱力電廠周邊606戶居民環保搬遷入住龍歸城,確保第二分廠成功點火。第二步,基本實現全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一條龍,體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效果;餐飲垃圾處理示范項目以及李坑項目樣板工程初見成效,新增固體廢棄物終端處理項目全部落地,部分緊急項目開工建設。2013年,健全政策、法規體系,推動全市垃圾分類深入人心,改革、調整、完善分類收運體系;建成一批餐廚垃圾處理示范站場,完善有害垃圾收集、處理系統。2014年,建成垃圾循環利用經濟園,垃圾分類源頭減量成效顯著,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成為廣州名片。2015年,垃圾分類細化,形成城市習俗和風格,達到生活垃圾生化綜合處理能力不低于3000噸/日,焚燒發電處理能力達到1.2萬-1.5萬噸/日,達到或超過“十二五”規劃要求,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黃小晶稱,廣州今年要推進李坑樣板工程的建設,把李坑建設成全市循環經濟的示范園,建成環保、教育的示范園,到2013年、2014年通過城市生活垃圾的改革,分類收集和處理,會使示范園建設得到更大程度的推進。
■舉措
成立公眾咨詢監督組
廣州市將在市環保工作領導小組下建立固體廢棄物處理辦公室。辦公室下設三個組,即綜合策劃組、設施建設組和分類清運組;二是設立固體廢棄物處理公眾咨詢監督委員會,內設專家咨詢技術指導組和公眾咨詢監督組;三是成立廣州市城市環境工程研究院。公眾咨詢監督委員會成員主要由市長問計會時與會的專家、市民、城市志愿者等組成,委任制,任期1年。
新增經費超過7億
市城管委在正常年度經費預算外,新增的預算投入主要有兩大塊,第一塊是全市推開垃圾分類工作所需新增經費。另一塊是終端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的經費。據內部消息,新增經費超過7億。對此,黃小晶并未只透露,資金將分3年劃撥。
各區督查情況上報市委
將建立三項責任體系保障落實實施方案監督到位。一是進一步明確各牽頭單位的責任落實。二是各區、縣級市應分別承擔在垃圾分類減量、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維穩工作等責任落實。三是市、區五套班子領導掛點督辦,市委、市人大、市政協、市紀委機關和市政府各職能部門、市國有企業對口包街督導垃圾分類工作的落實。各督查組主要就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體系和運行體系開展督查評價,各督查組實行組長負責制,從2012年7月起,各督查組至少每月到各區督查1次,督查情況直接向市委報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