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業界和消費者關注的新一輪家電補貼政策終于有了進展,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促進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的政策措施,決定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推廣期限暫定一年。除此之外,國家還將安排22億元支持推廣節能燈和LED燈等。
不過,需要警惕的是,從以往能效補貼政策的執行情況來看,由于政策執行期間監管不到位,家電能效評價標識被一些企業濫用,給消費者造成了困擾和損失。
隱憂一:警惕能效虛標
節能產品能效虛標問題曾多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之前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空調推廣中,已見端倪。曾有行業負責人坦言,目前,能效虛標問題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必須引起重視。也曾有大企業高層極負責任地表示,現在,行業能效虛標現象比較嚴重,作為企業負責人,甚至不敢斷言其所掌管的企業沒有能效虛標的情況。
能效等級是節能產品獲得財政補貼的關鍵指標,如果這一指標失真,整個財政補貼推廣工作便是徒勞。因此,能效虛標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隱憂二:或引發家電業兩極分化
家電節能新政雖然可以刺激并推動節能產品的消費需求,給正處在寒冬中的家電產業點燃了一把火。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擔憂,應該謹慎看待國家新政給予家電企業帶來的利好,對于那些中小企業以及外資企業來說,并不意味著可以刺激更多的消費需求,最大的受益者應當是每個行業的龍頭企業,或將引發家電業兩級分化。
隱憂三:戶籍制度能否打破?
當前,補貼細則還未公布,有消息稱是補給企業,也有消息稱是補給消費者,如果補給消費者,戶籍制度能否打破?此前家電以舊換新、北京市的節能補貼等等,對于流動人口來講很難享受這一優惠。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