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促進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的政策措施,決定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推廣期限暫定一年。這為我國家電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今年以來,我國家電業面臨較為嚴峻的市場形勢。一方面,外部需求下滑,家電出口持續負增長;另一方面,隨著家電以舊換新等政策退出、房地產調控的持續,國內家電需求減弱,市場銷售不旺。受此影響,家電業景氣度持續下降,行業運行進入偏冷狀態。今年一季度中經家電產業景氣指數為96.7點,較上季度回落1.6點。
實踐證明,推廣高效節能產品是擴內需、穩增長與調結構、促節能的有機結合點。但是,推廣高效節能產品存在著初始投資大、市場不規范、社會認知度低等市場障礙,需要政府部門采取包括財政補貼在內的積極措施加以引導和規范。
2009年6月以來,我國組織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率先推廣高效節能空調,取得“生產者得市場、消費者得實惠、全社會節能減排”的顯著成效。一年半的時間,中央財政安排115.4億元,支持推廣3400多萬臺高效節能空調,直接拉動消費700多億元,實現年節電100億千瓦時,產品壽命期內節電800億千瓦時至1000億千瓦時;高效節能空調的市場占有率從推廣前的5%上升到70%以上,使新能效標準得到順利實施,原三、四、五級低能效空調已全部停止生產,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提高24%;高效節能空調價格從推廣前每臺3000元至4000元下降到2000元左右,累計節約群眾購買費用300億元。
我國是全球家電生產和消費大國,盡管目前已在高效節能空調推廣上取得突破,但總體而言,我國家電領域仍存在用能產品結構不合理、能效水平較低等問題,節能潛力巨大。國家此次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5類家電產品,不僅有利于迅速做大節能產品市場蛋糕,盡快縮小我國主要家電產品節能環保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對尚處于低谷期的家電業而言,這還是一個新的政策利好。國內家電企業應該著眼長遠、提高認識,牢牢把握產業政策導向和消費升級趨勢,進一步增強調結構、促升級的主動性和創造力。
國家推廣5類節能家電,政策設計科學合理,實現了政策導向與市場導向的有機統一。“十二五”時期,國內外市場對節能家電和綠色家電的需求將迅速擴大,產品升級是新的價值增長點。中國家用電器產業技術路線圖提出,到2015年,主要家電產品能效水平較2010年平均提高15%。其中,2015年電冰箱能效水平較2009年提高20%,2015年變頻房間空調器能效水平較2010年提高20%,滾筒式全自動洗衣機達到能效1級以上(達到歐盟A+等級耗電、耗水要求)。為此,家電業要在制冷系統優化技術、變頻技術、高效洗滌技術等多個方面展開技術攻關,突破核心技術,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實現產業化。
此次推廣節能家電產品的財政投入巨大、政策措施有力。其中,嚴格能評制度、提高能效準入門檻,可從整體上提升用能產品能效水平;推進重大節能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可為節能技術產業化提供實質支撐;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對達到“領跑者”能效指標的超高效產品設立較高補貼標準,強化了激勵的作用;加強監督檢查,可約束產品推廣不當行為。
可見,在推廣節能家電產品的過程中,比拼的是企業研發與產業化硬實力,看的全是硬指標,這將是一場事關企業發展的淘汰賽。家電企業只有盡快轉向創新驅動,努力搶占技術制高點,才能盡享政策東風,贏得節能商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