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它“難啃”,是因為與生活污水相比,工業廢水的污染物量大,而且不同行業的廢水成分不同,有些還有毒性,具有復合型、壓縮型的污染特征,在技術處理上更復雜,難度更大。
說它“必須啃”,是因為工業廢水對環境的污染更加嚴重,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廢水的種類和數量迅猛增加,對水體的污染也日趨廣泛和嚴重,威脅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加快治理工業廢水,不僅關系到人民身體健康、生態安全,更直接影響到我國工業的健康發展。
污染形勢很嚴峻
企業自行治污的模式亟須改變
工業廢水污染的嚴重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工業廢水對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進行多方面的污染,其污染成分難以在環境中自然降解,并可以通過植物、動物的食物鏈進入人體,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其中,重金屬廢水又是工業廢水中對環境影響最大的。
據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所發布的《中國水業市場研究報告(2012版)》顯示,“2010年,全國工業廢水中汞、鎘、六價鉻、鉛、砷的排放量分別為1.047噸、30.129噸、54.804噸、140.81噸和118.09噸;COD和氨氮的排放量分別為434.77萬噸和27.27萬噸”。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造紙、化工、紡織、食品、熱電、冶金、煤炭、飲料、核燃料、石化是工業廢水排放量較大的行業,其中排在首位的造紙業廢水排放量占到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18.58%。”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傅濤說。
長期以來,我國對于工業廢水的處理采用的是企業自行治污的模式,即企業自行購建污水處理設施、配置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設施運營和維護。但是因為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復雜,需要專業化的運營管理,這種模式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
“我國對于工業廢水的治理早在10多年前就已起步,很多工業企業都設立了廢水處理的設施,有數據表明建成工業廢水處理工程的達標比例超過95%。但是,實際上,很多廢水處理設施處于非正常運行狀態,有些甚至處于停滯狀態,個別設施只為應付檢查,檢查了,就運行一下,平時就直接排放或混入市政生活污水處理。雖然我國實行排污許可制度,但是在實際中,無證排污、偷排和超標排放的情況屢見不鮮,在部分地區還相當嚴重。”傅濤告訴記者,“可以說,我國工業廢水的治理走過一個誤區。究其原因,主要是工業廢水的運營服務體制不健全,部分監管不到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