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的新能源公交車取代噴黑煙的老式公交行駛在馬路上,居室的屋頂跟隨太陽“轉身”制造電能,重化企業將產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賣給農戶……這一切都不僅僅是夢想,而是未來中國低碳經濟的清晰前景。
日前在廣東舉行的“低碳經濟高峰論壇”上,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描繪了一幅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路線圖”。
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顯著降低的經濟。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周鳳起說,環顧當今世界,發展以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為代表的新能源已經刻不容緩。而中國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體現大國責任的機遇,也是解決能源瓶頸,消除環境污染,提升產業結構的一大契機。
近年來,在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中國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低碳經濟建設。2008年10月1日開始施行《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力爭到2009年底,全國新建建筑物施工階段執行強制性標準的比例達到90%以上,推動有條件的城市執行新建建筑物65%的節能標準。國家科技部、財政部于2008年底啟動“十城萬盞”示范工作,計劃到2010年在10-20個城市推廣30萬盞以上LED市政照明燈具。今年3月中國公布了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推出了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對采購新能源汽車實行了優惠政策,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步伐。
周鳳起說:“十一五規劃規定,中國要在五年內單位GDP能耗下降20%。”
事實上,在政府政策制定的同時,已經有一批中國企業逐漸成長為低碳經濟的“先鋒力量”。皇明、尚德、龍源、比亞迪等知名企業的足跡見證了中國低碳產業的迅猛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