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農村污水治理,“十二五”期間,河北涿州將在全市6個建制鎮建成污水處理廠,建設方式統一采取BOT模式。6個污水處理廠“打包”成一個項目引資建設,總投資預計8億元,2015年前全部建成。
為確保減排項目落實,涿州市政府多措并舉,積極籌措減排資金。在大力實行BOT模式的同時,制定財政資金對減排項目的支持機制。將減排項目列入財政預算,專項支出,力爭“十二五”末全市將實現所有建制鎮建成污水處理廠。此外,鼓勵企業對減排項目的資金投入。通過專項補貼、獎勵等措施對完成減排項目的企業給予補貼,激勵企業投入減排資金的主動性,通過積極探索資金引進的渠道,發揮財政資金對減排的調節作用。據了解,2011年,BOT引進資金1.5億元,財政資金用于減排7800萬元,全市用于減排的資金共計2.69億元。
目前,松林店鎮污水處理廠工程主體已完成80%,東仙坡污水處理廠完成調研,其他4個鎮域污水處理廠也正在規劃。據悉,通過“打包”BOT方式,促進了鄉鎮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解決了建設資金的問題,短時間內快速地實現了鎮污水的處理,對改善農村環境具有借鑒和推廣的價值。
注: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縮寫,通常直譯為“建設-經營-轉讓”。實質上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經營的一種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機構之間達成協議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機構頒布特許,允許其在一定時期內籌集資金建設某一基礎設施并管理和經營該設施及其相應的產品與服務。政府對該機構提供的公共產品或服務的數量和價格可以有所限制,但保證私人資本具有獲取利潤的機會。整個過程中的風險由政府和私人機構分擔。當特許期限結束時,私人機構按約定將該設施移交給政府部門,轉由政府指定部門經營和管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