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白天蓄能黑天用電,大陽村馬路上用上了太陽能照亮,做飯用上了自制的燃氣……
昨日,記者隨同遼寧環保世紀行前往本溪市本溪縣對“太陽能村”——大陽村進行探訪。
照明
路燈都是太陽能的
昨日10時許,本溪縣一場大雨讓大陽村瞬間光線變暗,村里的路燈隨著降雨亮了起來。與普通路燈不同的是,這些路燈旁邊都有一個黑板。當地居民告訴記者,這就是路燈的太陽能吸收裝置,白天在陽光下蓄能,并根據明暗程度來確定是否亮燈。
不僅在街面上,一座450平方米的村委會內也變成了一處太陽能所在地。在這個村委會的上方是一個大型的太陽能轉化裝置,平日里用電和取暖的設備全部用上了太陽能。本溪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大陽村有著“太陽能村”的美譽,除了有450平方米的村委會用上太陽能外,還有30多盞太陽能燈,在村里使用,實現了節能環保,這在城里也并不多見。
村民李秀群告訴記者,太陽能不僅實用,而且還不用花電費錢。
做飯
用秸稈換燃氣
在村委會不遠處,一紅色的橢圓形房屋十分顯眼。本溪市環保局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一處秸稈燃氣站,可供應全村300多戶村民使用,這樣村民也避免冒黑煙做飯的老傳統,與城里的燃氣效果完全一致。
正在工作的秸稈燃氣站工作人員李成告訴記者,秸稈在燃燒的時候,將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氣體,對人體有害。而秸稈制氣設備就會把這些可燃性氣體全部收集起來,供應給居民使用,這樣可以減少黑煙,讓居民少“挨嗆”,而且還很節省秸稈和木材。
在秸稈燃氣站的門前,種植著大量的木耳。本溪縣環保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木耳是用來給燃氣站工人開工資用的,而村民在用燃氣時,并不交燃氣費,而是交一定的秸稈來頂賬,例如每用一升燃氣需要交納3公斤秸稈或玉米棒用于燃燒。
溪市環保局有關領導向記者介紹:“這就是我省新農村的模型,居民能用上太陽能電燈,在家做飯用上秸稈燃氣,平時休息還能到新建的休閑廣場去運動。”
居住
在新農村“更省錢”
本溪市環保局有關領導介紹,大陽村作為全省比較有代表性的村莊,除了使用秸稈燃氣站外,還用上了“沼氣”用于做飯,這有效減少了林木的砍伐,以往被扔掉的垃圾和廢棄物都成為新的能源。
除此以外,大陽村還改造旱廁200戶,修建自來水,并在全村設定了垃圾投放箱20個,安排專人專車負責村主要街路的衛生保潔工作,使村民的生產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村民李玉珍對記者說:“這里啥都不差,我一點都不想去城里,在這里居住一定比城里省錢。”
省人大環資委有關領導表示,新農村的建設在于新型科技項目的推廣和建設,大陽村能夠使用自身資源實施起太陽能燈、秸稈燃氣站等便民設施,對于我省的城鄉環保建設有著一定的示范意義。
太陽能路燈
太陽能路燈以太陽光為能源,白天充電晚上使用,無需復雜昂貴的管線鋪設,可任意調整燈具的布局,安全節能無污染,無需人工操作,工作穩定可靠,節省電費免維護。主要由太陽電池、蓄電池、太陽能路燈專用控制器、發光體及燈桿等部分組成,是一個自動控制的工作系統,只要設定該系統的工作模式就會自動運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