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專注于節能建筑領域近30年的美國公司,正以它超強的成本控制能力,試圖顛覆傳統的建筑節能市場。
在上海閔行區TESCO(樂購)都市店里,當你走過人行通道時,電燈會自動亮起,而人走開2分鐘后,就會自動關閉;在購物區域,當太陽光足夠強烈并足以保證室內照明時,靠近窗口的100多盞燈就會因光感系統的調控而自動關閉。
這是TESCO超市在中國11家節能店中的1家。作為英國最大的零售商,早在2006年,TESCO就宣布了一系列關于環保的長期目標,其中最具雄心的一項便是截至2020年把碳排放量減半。在過去兩年內,TESCO投入高達1.15億英鎊用于門店節能技術開發,并努力打造“零碳”未來超市。今年年初,TESCO在英國曼徹斯特地區開出了一家旗艦“低碳”環保店,能減少碳排放量達70%,運營成本也減少了48%以上。
在這背后,操刀進行節能店改造以及新節能店建設的是一家叫博克門(Bergman)的美國公司。這是一家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探索綠色建筑設計、工程方案的美國公司,從事建筑行業已有30年的歷史。
他們的綠色建筑部門R3從改良TESCO原有的建筑標準入手,加入了更多綠色和高效能的方法和物料,成效顯著。除了改造外,他們也使用自有專利的鋼架結構以及“重新打造、循環再造、繼續再用”的環保原則來設計新的建筑,并幫助TESCO首次取得美國綠色建筑標準LEED金質級別的認證。重要的是,這種新建筑的成本并不比傳統建筑高,甚至更低。
綠色建筑造價不菲
這幾年,“零碳排放”、“碳中和”都是國際建筑業最熱的字眼。但隨著這波熱潮越演越烈,業內也開始對綠色建筑提出質疑。美國建筑評論家Cathleen McGuigan用“綠色豪宅”一詞點出了目前綠色建筑面臨的三大問題:占地大、造價高、設計局限。其中備受詬病的一點是造價高昂。
以2008年在寧波落成的“中國首座零碳排放大樓”為例。這幢樓被認為是綜合節能科技的展示品。據媒體報道,這幢樓不僅設計費比普通建筑貴30倍,施工費用也十分高昂。太陽能發電板、太陽能集熱器、地熱水泵等節能設備的投資成本也相當高。
一份國內綠色建筑的造價成本調查和分析認為,因為綠色建筑在中國還處于發展階段,相關技術和產品都沒有形成完整成熟的體系,即使有些技術相對比較成熟,比如太陽能熱水器,但由于建筑成本較高且沒有相關的使用標準規定,因此這部分投資對于開發商來說是屬于增量成本的范圍。對國內已建成和已設計的多個綠色建筑的調查發現,我國綠色建筑的平均附加成本超過10%,而美國的綠色附加成本僅為2%。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國際能源項目主任瓦特森在一個綠色建筑技術研討會說,從美國的實際情況看,基本上建造第一個建筑時成本平均增加5%,而做第二個時所增成本就會降低,平均在1%~2%。由此可見,成本沒有花在建筑上,而是在經驗上。但綠色建筑僅一年節省的電費、水費就能達到70萬左右。因此從整個建筑周期來說,綠色建筑并不一定意味著成本的增加。
博克門公司首席執行官大衛·伯格曼(David Bergman)認為,從整個成本核算體系來看,綠色建筑必須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表現良好。一些綠色建筑并不像最初設計宣稱的那樣節能。如果那些高科技設備在沒有到使用年限的時候就已經損壞或熱效率下降,節能建筑就可能從“零能耗”變成“能耗大戶”。
2008年,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對2006年獲得LEED認證的新建筑物進行評估,發現約有53%的建筑物不符合“能源之星”的標準,有15%的建筑物得分甚至在30分以下,這就意味著這些建筑物的耗能要比70%的美國其他同類建筑物都要高。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