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國家環保部與質檢總局聯合發布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下稱《指南》)將正式實施,《指南》對車內主要的空氣污染物(如苯、甲醛)濃度限值做出了嚴格的規定,這也使得車內空氣質量是否達標有了明確的參考標準。
但不少車主卻認為新國標只是參考性標準,不具有強制約束力,加上地方機構檢測能力跟不上,擔心《指南》不具備實質意義。而業內人士卻認為,新國標將刺激車企形成新的營銷賣點,從而逐步向《指南》標準靠攏。
車內空氣質量檢測有據可依
《指南》明確規定了車內空氣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8種對人體具有強“殺傷力”物質的濃度限值。
福特汽車貴陽4S店工程師徐成東介紹,新車的氣味主要來自車內塑料、皮具、金器件以及裝飾品未揮發完的有害物質,這類物質在新車使用兩三個月后將自然揮發。如果此后車中依然有異味,則可能是汽車密封不好、發動機產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進入車廂體所致。
貴陽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稱,之所以制定新國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車內空氣污染糾紛案時有發生,消費者起訴卻沒有相關標準作為依據,執法部門也沒有判定標準,很難做出裁決。
據了解,此次《指南》對檢測技術、儀器、環境等做出嚴格要求,從而使得各品牌汽車可以客觀公正地評判車內空氣質量。
不強制執行意義不大
“這個《指南》只是參考性標準,并沒有要求相關機構強制執行,雖然有了參考,但是很難影響到車企的執行情況。”有7年駕齡的出租車司機張權說。他的說法也得到了大多數車主認可。
由于新國標的執行需要配備新的檢測設備,而大多數地方檢測機構的設備配備跟不上,所以就算有了全國性標準,一樣也沒有實際意義。
將推動汽車業重視車內環保
然而,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指南》的意義并非強制執行而是倡導,但對于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每一項新標準的誕生都將成為汽車營銷的新熱點。隨著車內空氣質量國標出現,車商不能再隨意標榜自己環保,而必須拿出一套消費者認可的標準才行。就像此前家電業推出的節能標準一樣,雖未強制執行,但卻成了激勵企業良性競爭的方向。
“雖然貴陽目前并不可能迅速地配置車內空氣質量檢測設備,但購車者將逐漸開始關心汽車是否符合新國標,這將直接對全國100多家汽車整車廠和上萬家汽車零配件制造廠形成壓力,從而引導他們在車內環保上走上良性發展道路。”徐成東說,從長期來看,《指南》的實施對中國汽車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