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提出要通過制定財稅、金融和價格等支持政策扶持海水淡化產業,特別提到“沿海淡水資源匱乏或地下水嚴重超采地區新建、改建和擴建高耗水工業項目,要優先使用海水淡化水作為鍋爐補給水和工藝用水水源”。根據意見,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能力將達到220萬—260萬立方米/日。
據悉,挪威、日本、以色列等國企業已經在國內投資設廠,參與重大項目的招標。目前,國際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項目規模均在5萬立方米/日以上,而鮮有國內企業能夠達到這個級數要求。
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楊波說,由于對海水淡化的補貼政策尚未出臺,一些地方寧愿拿國家補貼從大陸引水,也不愿自己投錢建海水淡化項目。他建議,國家應像扶持光伏、風電一樣,對進入管網的海水淡化水進行差價補貼。業內人士表示,必須盡快研究出臺扶持政策操作細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