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光伏下游產品的“雙反”調查讓中國的多晶硅廠商看到了打擊美國競爭對手的機會,卻未曾想到竟招致下游廠商的反對,以及商務部的冷遇。
本報獨家獲悉,洛陽中硅、江蘇中能、陜西天宏、賽維LDK四家企業(yè)已于1月下旬向中國商務部正式提交了申請,要求對美國產多晶硅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不過,這項舉措招致下游廠商的普遍反對。在下游廠商看來,對美國多晶硅“雙反”調查會導致下游廠商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
可能出于擔心中美貿易戰(zhàn)升級的原因,中國商務部對多晶硅企業(yè)提出的申請顯得比較慎重。商務部公平貿易局相關人士對本報稱,目前沒有光伏企業(yè)向商務部提出對美產品的反傾銷調查。
反制
2011年10月19日,德國光伏公司Solar World的美國分公司聯(lián)合其他6家不愿具名的美國本土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了貿易申訴。
這7家企業(yè)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板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并征收超過100%的反傾銷關稅。11月9日,美國商務部決定就中國光伏“雙反”調查立案。
若美國“雙反”調查案成立,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光伏產品將不得不繳納較高關稅,這將導致中國光伏企業(yè)的境遇雪上加霜。
為了應對美國“雙反”調查,以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4家為代表的國內企業(yè)抱團反擊此次調查。而在多晶硅領域內,有關國內多晶硅企業(yè)向中國商務部申請對美國多晶硅產品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呼聲也日見高漲。
2011年11月底,中國光伏產業(yè)聯(lián)盟副秘書長高宏玲曾公開表示,該聯(lián)盟正在組織相關法務律師起草針對美向我國出口的多晶硅等相關產品“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申請。
高宏玲稱,近期將遞交給(中國)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第一步“雙反”調查申請主要針對多晶硅,以后會延伸到與光伏產業(yè)相關的設備、配套部件及原輔材等產品。
2月9日,中國有色金屬協(xié)會硅業(yè)分會相關人士透露,洛陽中硅、江蘇中能、陜西天宏、賽維LDK四家企業(yè)已經在今年1月下旬正式向商務部提出了申請,要求對美國出口至中國的多晶硅產品進行“雙反”調查。
據該人士透露,在行動之前,4家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在一起開了一次電話會議,共同商討了此次申請應對策略。
陜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陜西天宏”)總經理胡俊輝告訴本報,該公司確實參與了此次申請,但詳細情況不便透露。
高宏玲告訴本報,4家多晶硅生產企業(yè)對提出此次申請的積極性非常高,而根據商務部有關提請“雙反”調查的法規(guī)——4家企業(yè)的多晶硅產量占據了國內多晶硅產量的絕大部分,因而完全可以代表中國的多晶硅行業(yè)。
江蘇中能一位高層人士向本報證實,該公司確實正在牽頭向中國商務部提出請求,要求對美國多晶硅進行“雙反”調查。“我們這也是為了配合下游光伏同行,是對美國的"雙反"的反制行為。目前我們已經提出了申請,正在等待商務部的反饋。”該人士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