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出臺并正式實施。《標準》中有4項排放限值填補了目前國標的空白,其余限值中近90%嚴于現國家標準。《標準》執行后,河北現有企業顆粒物的排放濃度較現國家標準削減50%—80%;二氧化硫的排放濃度較現國家標準削減60%—90%。河北力求通過鋼鐵行業最嚴格環保標準,倒逼該省主導產業和第一大支柱產業——鋼鐵工業,走上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河北省是鋼鐵大省。去年,該省粗鋼、生鐵、鋼材產量為1.65億噸、1.54億噸和1.92億噸,分別占全國產量的24.08%、24.52%和21.82%;全省鋼鐵主營業務年收入為11321.27億元,占全省工業總收入的27.80%;工業增加值為2444.73億元,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23.26%。
但是,河北鋼鐵產能不斷膨脹以及粗放型發展方式的延續,也使得各種問題隨之凸顯:在產業結構上,產能、產量快速增長,民營企業發展迅猛,發展模式集約內涵式少,粗放外延式多,低水平重復建設多,產品檔次低;在產品結構上,河北鋼材總量60%以上為建筑鋼材,產品附加值較低,資源粗放型產品占主導地位,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少,缺乏競爭力;在資源供應上,鐵精礦需求量越來越大,本地礦山生產量已不能滿足需要,鐵精礦進口量大幅度增長,焦炭短缺、水資源匱乏;從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情況看,多數鋼鐵企業能耗、物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
為此,河北亟需通過提高鋼鐵企業環保門檻,嚴格鋼鐵行業環境準入,促進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倒逼現有企業主動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和先進的污染治理技術,減少企業污染排放,同時加快淘汰資源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重的設備、工藝和產品。
河北省環保廳副廳長楊智明認為,此次出臺的河北《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在國內同類標準中堪稱最嚴格。《標準》對鋼鐵工業的燒結(球團)、高爐煉鐵、煉鋼、熱軋等四個生產工序中的燒結機頭、機尾、高爐出鐵場、轉爐、熱軋機組等14個生產設施或生產單元,在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三類主要大氣污染物控制方面規定了22項排放限值。其中,在氮氧化物控制方面的4項排放限值填補了目前國標的空白,其余18項限值中的16項嚴于現國家標準,9項限值基本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標準》執行后,河北現有企業顆粒物的排放濃度較現國家標準削減50%以上、新建企業削減近80%;現有企業二氧化硫的排放濃度較現國家標準削減接近60%、新建企業削減接近90%。
此外,《標準》中新治理技術的應用也可為鋼鐵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如在轉爐一次煙氣處理上,與傳統的煤氣濕法回收(OG法)相比,煤氣干法凈化回收(LT法)工藝更加節水、節電、除塵效率高,回收煤氣量大,收集的除塵灰經干燥、加熱后直接壓制成塊體回轉爐利用。以120噸轉爐為例,每套干法系統較濕法系統僅在節省運行費用和多回收的煤氣方面,效益就可達到1060萬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