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市場需求萎縮,在過去的2011年中,太陽能光伏電價急轉直下,大幅下降,一度風光無限的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在這年根將至的時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近日,國內太陽能光伏產業的4大巨頭英利集團、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賽維LDK太陽能有限公司陸續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4家公司共虧損2.9億美元。不僅有人驚呼: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進入了”膨脹期”?
現象總是有一定原因的,造成年底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供求失衡的,一方面是市場經濟發達,資本逐利的結果。我國光伏市場存在著結構太合理,對國外市場依賴性強的現狀,在中國從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企業有數百家,八九成都是靠國際市場特別是歐洲市場銷售。數年來,無論是行業龍頭還是諸多中小企業,他們自己在深入研究太陽能產品在中國大城市以及農村地區如何大規模推廣應用上都乏善可陳。大家一頭熱地夢想到歐美淘金,又絲毫不顧及國外市場的波動風險,不潛心開拓國內市場。當因歐債危機引起歐洲國家太陽能市場的萎縮來臨時,其后果只能是光伏產業收益直線下滑。
另一方面,各地地方政府發展新能源產業積極性過熱、國內外風投不斷跟進造成中國國內市場的無序競爭和產能擴容,也是造成光伏產業現狀的元兇之一。因為光伏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抱著這棵新生的“搖錢樹”一個勁的要政績和收益,拔苗助長的方式只能導致自食惡果。
在這兩方面原因的作用下,從最初的我國光伏企業還不足100家,至今已膨脹至500余家,眼下國內的產能估計已經達到30GW-40GW,而2011年全球光伏裝機量預計才達到21GW,也就是說,即使全球都用中國的光伏電池,中國還是有1/3-1/2的產能要放空,工廠要關門。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已經出現了泡沫化的跡象,而且泡沫越吹越大,一旦破滅,必然波及更廣,傷害更深。中國太陽能網認為,這一點,是政府和整個中國太陽能光伏技術行業都要警惕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