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業“十二五”藍圖日漸清晰。根據工信部近日下發的《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到2015年,石化和化學工業總產值達14萬億元左右。此外,工信部還對高端石化、烯烴、化肥等細分領域做出詳細規劃。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石化行業在“十二五”期間蘊含大量的產業機會,其前沿領域和重點發展領域有望成為新的投資熱點。
前景
14萬億產值預示行業景氣
《規劃》提出“十二五”時期,全行業經濟總量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總產值年均增長13%左右;到2015年,石化和化學工業總產值增長到14萬億元左右。
《規劃》同時還要求,到2015年,全國煉廠平均規模超過600萬噸/年,石油路線乙烯裝置平均規模由每年54萬噸提高至70萬噸,氮肥、農藥、氯堿、純堿、電石、輪胎等行業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全行業銷售收入過千億元企業從6個增至10個;烯烴原料多元化率由目前約5%提高至20%,采用先進煤氣化技術的氮肥產能比例由10%提高至30%,低階煤和低品位礦產資源利用率進一步提高;烯烴國內保障能力保持合理水平。
對此,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專業教授王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宏觀層面看,石化行業在“十二五”期間蘊含大量的產業機會。他解釋說“十一五”期末石化行業總產值為7 .64萬億元,根據《規劃》,“十二五”期末行業總產值將達14萬億元。這意味著,石化行業在“十二五”期間將保持較快的增速,年平均增長率約為15%,整個行業仍將處在高速增長期。因此,石化行業具有可觀的投資前景。
工信部材料顯示,我國已成為世界石化生產和消費大國,成品油、乙烯、合成樹脂、無機原料、化肥、農藥等重要大宗產品產量和消費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未來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的產品有:成品油、天然氣、鉀肥等能源資源類產品;烯烴、輕烴、對二甲苯、己內酰胺等國內產能不足的原料類產品;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及專業化學品。
王黎進一步分析稱,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和基礎產業,化工行業為國民經濟及相關領域的發展提供能源、基礎原材料及農用化學品等原材料,與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國防科技以及百姓吃穿住行等各個領域密切相關。而目前國民經濟中的絕大多數產業都保持著較好的發展勢頭,這意味著未來對化工原材料的需求將進一步加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