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實施了2年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到期,由此拉開了家電消費刺激3大政策陸續退出的序幕。中國家電業連續兩年超高速增長,企業得實利、百姓得實惠,其中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家電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3項政策功莫大焉。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僅在2011年,全國家電以舊換新共銷售5大類新家電9248萬臺,拉動直接消費3420多億元;預計家電下鄉銷售1億臺以上,銷售額超過2500億元,拉動消費效果顯著。
隨著消費刺激政策的退出,其對市場的影響也開始逐漸顯現,加之國內房地產調控、歐美債務危機發酵和國際市場需求不足等多重影響,從2011年第三季度開始,我國家電業增速明顯下滑。面對日趨嚴峻的形勢,家電業內希望替代接續政策出臺的呼聲也漸趨強烈。
從長遠來看,拉動內需將是我國相當長一個時期的主要政策導向。在國際市場需求疲軟的情況下,中國作為家電產品的制造大國必須從內部找市場,挖掘新消費需求,依靠內需求發展。后續扶持政策如果能適時出臺,肯定會刺激家電產品的銷售,既可以幫助家電業在短時間內觸底反彈,也有利于國內消費持續增長。
然而,后續扶持政策若只是對前面政策的簡單延續,顯然沒有太大意義。不久前,商務部表示,將研究制定替代接續政策,新的刺激政策將與節能環保和新消費模式結合。無獨有偶,有消息說國家發改委也在醞釀新的節能補貼政策。為何節能和綠色受到相關部門的青睞?
首先,“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將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未來幾年面臨轉變發展方式的家電產業的重要課題。只有節能環保的發展模式才能帶動家電業的轉型。出臺與“綠色”相結合的補貼政策,有助于推動家電產業走上節能環保的道路。其次,我國部分家電產品的能耗較大,在能效水平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盡管后續鼓勵消費的政策尚需多部門共同研究和協調,但通過節能在促進家電行業轉型升級同時,還可以增加產品附加值。從這個角度看,替代接續政策與節能掛鉤是個值得肯定和嘗試的思路。
事實上,不僅僅是節能惠民補貼,家電以舊換新是否接續,以何種方式接續也令人期待。除了拉動家電消費增長、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外,其對節能降耗的貢獻不容小覷:一方面可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舊家電,推動整體更新;另一方面可以加快整個產業鏈技術升級的步伐,利好產業。因此,是否可以考慮將以舊換新與節能補貼相結合。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此前的刺激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出現過騙取補貼、能效等級虛標等漏洞,替代接續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最好是政策和監管配套措施雙箭齊發,并大幅提高企業違規成本。相關部門也不妨考慮直接把節能補貼發放到消費者手中,這樣更利于增強其購買能力,拉動消費效果或許更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