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汽車行業全球性衰退的抗爭中,美國、日本等政府近期將政策的重點放在了發展電動車上,以此推動汽車行業確立未來競爭的優勢。在汽車行業變革的啟動階段,我國對電動車發展的政策力度也在日趨加大。
對于在傳統汽車行業落后的我國來說,任何的變革都是我們實現超越的機會。根據我國汽車行業的現實情況,電動車的商業化還需要以政府的引導為主,而要避免出現受制于人的局面,就需要我們在核心技術上起碼做到和國際同步。
技術標準是核心
和任何產業一樣,技術標準是電動車發展的重中之重。科爾尼咨詢公司全球合伙人孫健對CBN記者表示,我國能否抓住汽車產業變革的機會,實現產業的跨越式發展,關鍵在于電動車技術標準上不能受制于人,要掌握屬于我們自己的核心技術。
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電動車專家陳全世對CBN記者表示,對于電動車的發展,我國科技部制定了“標準、專利、人才”的三大戰略。目前電動車的全球技術標準還在制定之中,我國也參與了這個標準的制定,未來我國電動車的技術標準肯定是要和國際標準接軌的。
和傳統汽車類似,電動車的技術標準主要涉及到了安全、排放和能耗三個方面的問題,其中安全是最重要的。
目前在電動車的發展上,世界各國基本上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誰也沒有實現商業化。陳全世認為,我國在電動車的電池、電控和驅動技術上并不落后,在某些方面甚至還有優勢。
電池技術是電動車發展的關鍵,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得到了很多汽車企業的青睞,通用的純電動車Volt采用的就是這種電池,比亞迪的鐵電池實際上也屬于磷酸鐵鋰電池。現在圍繞著磷酸鐵鋰電池的專利爭奪,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美國的磷酸鐵鋰電池專利權的訴訟已經陷入了僵局。
目前無論是美國高博能源,還是得克薩斯州大學及其商業授權的加拿大魁北克水力公司,都沒有在我國申請磷酸鐵鋰電池專利。我國企業對磷酸鐵鋰電池的專利申請速度在加快,公開的專利數量已經達200多件,但引起我們重視的是,日本的三洋和湯淺也在我國申請了磷酸鐵鋰電池專利。我國還應該加強在磷酸鐵鋰電池方面的技術研究,加快專利的國外申請。
除了電池、驅動和電控等關鍵零部件之外,電動車還需要傳統整車零部件體系的配套,這是我國目前落后相對較大的地方。
政策力度加大
對于我國發展電動車,一個不容回避的劣勢在于,在以合資為主的情況下,我國發展電動車重擔只能落在自主品牌,以及各大企業集團身上,而我國汽車產業還不夠強,基本上處在謀發展的階段,難以騰出精力來發展電動車。這種現狀,決定了我國電動車的發展需要以政府引導為主。
近來政府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大,直接助推包括電動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啟動商業化的進程。在政策和資金的大力扶持下,各地的新能源產業聯盟已開始建立。目前國內已形成北京、廣州、重慶、武漢、長春多個產業基地。依托北汽福田、廣汽、長安、東風、一汽現有技術積累,加速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準備。
陳全世表示,電動車的商業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需要很多的工作。
電動車居高不下的成本是商業化推廣的一個最大障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