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產業轉移園存在魚龍混雜
近日,廣東省全省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廣東省環保廳廳長李清表示,目前廣東36 個產業轉移園, 存在擅自擴大園區、引進項目饑不擇食、產業混亂、超標排污問題,亟待規范。對于環評審批工作,李清表示,目前廣東一些地方政府對環評的干預依然較多, “以權代法”,“以言代法”, 給地區日后發展,帶來巨大安全隱患。
擔心園區危害全省水源
12 月15 日,廣東全省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會議在廣州召開。廣東省環保廳廳長李清更多談到了廣東環保工作的問題。
“涉重金屬項目、化工石化等高污染、高風險項目布局不合理,要解決這些遺留問題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李清表示, 廣東36 個產業轉移園問題多多, 省環保廳在批復園區環評時,據環境容量對園區規模、排污總量均進行了嚴格限制,但相當數量的園區開發建設時擅自擴大規模, “有的大面積甚至全區域開挖和平整土地,但又‘開而不發’! ”
近期廣東各地產業轉移園紛紛申請園區擴園,有的擴園規模非常大。李清表示,省廳將對擴園申請嚴格把關,尤其對未滿足原環評審批要求的產業轉移園,防止大規模產業轉移影響全省生態及飲用水源安全。對位于飲用水源上游、環境問題敏感的園區, 比如廣州(梅州)、中山(肇慶大旺)、中山(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 將在轉移園排污口設置在線聯網監測,一旦發現污水超標排放情況,則依法要求停止排污。
很多產業園饑不擇食
截至2011 年12 月, 廣東36 家產業轉移工業園中還有17 家未完成整園環評。同時各個產業轉移園也未嚴格按規劃或環評審查意見要求引進產業。“一些園區急于引進項目, 有饑不擇食的現象,園區產業混雜, 未考慮總量安排, 清潔生產水平不高。”李清表示,一些產業轉移園沒有按照環評批復要求落實環保措施。個別產業轉移園仍向外環境排放廢水, 不按環評批復要求排污甚至超標排污。
“一些地方政府對環評的干預依然較多,‘以權代法’,‘以言代法’。一些項目未通過科學論證就匆匆上馬,未批先建的現象十分突出,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強行要求地方環保部門違規審批, 留下了隱患。”李清指出,目前廣東建設項目“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比如早前環境保護部對揭陽潮汕機場就依法下達了責令改正的通知書,直到環境影響補充報告獲批后機場才能啟用,工作一度非常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