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物聯網存在“信息孤島”現象
賽迪顧問近日發布的《中國環保物聯網應用白皮書2011年》顯示,當前我國環保物聯網建設缺乏有效的統籌規劃,環保部門的應用系統由于大多是獨立建設,在數據共享、業務協同方面缺乏統籌規劃,導致重復建設、“信息孤島”現象普遍,數據利用程度低,決策支撐作用有限,使最終建設效果大打折扣,投資效益不高、資金浪費嚴重。
所謂環保物聯網是物聯網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智能應用。其旨在通過綜合應用傳感器、紅外探測、射頻識別等裝置與技術,實時采集污染源、生態等信息,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從而達到促進污染減排與環境風險防范、培育環保戰略性新型產業等方面的目的。
報告顯示,2011年,中央投入近30億元進行環境監管能力建設,主要用于重點地區環境突發事件應急監測能力建設12.5億元、新增主要污染物自動監控能力建設2.2億元、重點省市核與輻射應急監測調度平臺及快速響應能力建設1.5億元等。
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國已建成349個各級污染源監控中心,并已全部與環保部污染源監控中心聯網;共對15559家重點污染源實施了自動監控,其中國控重點污染源7931家監控排放口數11632個,與環保部污染源監控中心聯網的企業達8788家。
報告認為,除了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外,環保物聯網應用還存在對其建設和應用的認識誤區、物聯網應用范圍尚遠不能滿足環境保護需要、管理機制與物聯網應用需求不匹配、支撐環保物聯網應用的產業鏈建設不成熟、缺乏環保物聯網復合型人才等問題。
為推動物聯網在環保領域的應用,報告建議,應制定各種法規政策、完善組織管理制度、制定資金保障和人才發展策略,制定行動綱要,保障環保物聯網建設效果,擴大應用范圍;建立長效的資金渠道,將環保運維費用納入財政預算,通過充足的財政支持確保環保物聯網建設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