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有水土流失總面積多達35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7.1%。而更令人擔憂的是,現代化進程中超強度、大規模的開發建設活動,將很可能超出生態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
山河破碎——不到東川,不能了解這個詞的真實含義。山體大段的滑落,谷底沒有一點綠色,取而代之的是固化的泥石流的遺跡,遠遠望去很容易被誤認為水泥路面。山谷不再是溪水潺潺,流動的細流都是水泥的顏色。在云南昆明東川區,記者第一次被水土流失的“慘狀”所震撼。
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組在云南采訪,水土流失的嚴峻形勢一次次真切地展現在記者面前,讓人難以樂觀。
水土流失總面積356萬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成頭號環境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第二次全國水土流失遙感調查,我國現有水土流失總面積多達35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7.1%。最新資料顯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為1.39畝,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土流失正是導致土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近50年來,我國因水土流失而損失的耕地達5000萬畝,平均每年100萬畝。經過測定,東北黑土區平均每年流失表土0.4—0.7厘米。“按此速度推算,50年后東北黑土區的黑土層將流失殆盡。”一位水保專家說。
水土流失通過破壞土地資源、降低耕地生產力,不斷惡化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制約經濟發展,加劇貧困程度。經濟最貧困的地區往往也是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我國76%的貧困縣和74%的貧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嚴重地區。據亞洲開發銀行的估算,2000年水土流失給我國帶來的經濟損失4000億元左右,相當于GDP總量的4.48%。
“水土流失造成土地退化威脅糧食安全;泥沙淤積威脅防洪安全;破壞水土威脅生態和飲水安全,還造成生態惡化,不夸張地說,中國的頭號環境問題,既是污染,更是全國范圍內的大片水土流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巡視員張學儉憂心忡忡。
生產建設是水土流失最大誘因——
生態環境面臨巨大挑戰
“綜合各地情況來看,當前我國人為水土流失,主要是由公路、鐵路、水利、水電、煤礦、農林開發和城鎮建設等工程造成的。”張學儉告訴記者,根據估算,“十一五”期間我國生產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總面積1526.6萬公頃,棄土棄渣總量100.27億噸,造成的水體流失總量10.09億噸。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