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北京在一年中氣候最好的時節,而此時的北京空氣環境,也引起西方媒體的關注,《紐約時報》記者在實地考察北京天氣后得出結論:北京的空氣正變得更干凈。不過,也有外媒注意到,在中國其他地區,依然存在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比如越來越多的垃圾,可能危及中國人健康。
多車背景下成效顯著
《紐約時報》16日刊發長篇報道,介紹最近10年來北京環保努力。報道說,“在每天新增1500輛,總共擁有400萬輛汽車的情況下,北京成為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之一,可能并不為奇,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即便在此情況下,北京的空氣也正變得越來越清潔”。
報道列舉了北京改善環境的諸多舉措,比如推行歐4排放標準;將超過4000輛公交車改為清潔燃料;大規模擴建軌道交通;單雙號限行等。“過去十年,北京政府為遏制空氣污染的堅決舉措,甚至讓發達國家的環保主義者都感到羨慕。”報道說。此外,報道還注意到,在北京,無論是工廠數以萬計的鍋爐,還是胡同居民的冬季取暖工具,煤的使用已經大大減少,而數百重污染企業也已搬出城區。
環保努力已取得成效。報道援引數據說,以9月為例,北京污染指數已低于101(最高500),重污染的天數也降到10年來最低。而硫排放量則比9年前減少一半,工業塵埃更減少2/3。
環保舉措還沒到終點
不過,報道也稱,盡管取得重大成果,但北京的空氣情況仍不能過于樂觀,比如去年空氣平均顆粒濃度仍是世衛標準的6倍,空氣質量也尚未達到該組織為發展中國家制定的“中等標準”。
報道說,“盡管迄今為止的環保舉措令人印象深刻,但還不是終點;盡管北京空氣已比過去更清潔,但還并非完美,尤其是在(環保努力)被成倍增加的私家車排放所抵消的情況下。”
垃圾問題危及國人健康
《紐約時報》關注北京空氣的改善,而美國媒體MSNBC則關注中國城市垃圾問題。該媒體網站在11日的一篇報道中說,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垃圾也開始膨脹。報道援引清華大學學者研究數據稱,隨著繁忙的城市人越來越多地使用包裝食品,包括廢紙、塑料在內的各類垃圾過去20年增加了三倍以上,達到每年3億噸。而其中大多數被填埋在農村。美媒體記者還親赴河南一處填埋處采訪,該記者報道稱,這里越來越多的城市垃圾,不僅幾乎“淹沒”了附近村莊,更導致一些村民患病。
“如果還不采取措施解決垃圾問題,中國人將在未來10年內面臨健康危機。”報道援引北大一名垃圾管理專家的話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