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的談判,我個人認為沒有沿著京都議定書和巴厘路線圖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和方向繼續前進,今年年底在南非舉行的整個大會,前景并不明朗。全球2050年氣溫升兩度目標能否實現,我個人感到前途比較渺茫。盡管如此,一個令人欣慰的趨勢也逐漸在形成,那就是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尋求新技術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向。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性,以及金融危機以后人類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推動力的迫切性,使得我們要進一步考慮低碳在中國以及在世界經濟轉型中的作用。從我國來看,其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改變過去我們所實行的高投入、高耗能、低產出的增長模式,力爭在短期內實現低投入、低能源、高產出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模式。面對國際氣候減排的壓力和國內經濟發展資源與環境的約束,發展低碳經濟將成為我國有效的發展模式。在發展低碳經濟中,我國必將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調整產業結構,改變消費模式,發揮潛力,加強同國際組織和各國的合作。今后我國的環境保護和國際社會合作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應以消除貧窮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二是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應該尊重各國的國情;三是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應該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四是發展綠色經濟應該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形勢。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