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關于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最大的利好消息莫過于此前一波三折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以下簡稱《規劃》)終于確定將在今年底正式出臺。
基礎設施建設標準、新能源車銷售補貼等內容,都將在《規劃》出臺后繼續影響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前景。不過,新的問題也出現了:豐田對于向中國輸出新能源車技術的謹慎態度,已讓中國政府和相關企業深切地感受到,僅僅依靠外資提升自身新能源車技術水平是不可靠的;而最近,集中出現的合資企業借新能源車項目間接獲得新建工廠擴產資質的舉動,也充分證明了僅僅依靠外部政策推進新能源車發展仍會出現市場偏差。
中國汽車企業想借新能源車快速縮小與國外汽車巨頭之間的差距,進而奠定自己在世界汽車工業中的位置,但從目前情況看,中國的新能源車戰略卻正在陷入一個新的“圍城”。
中國新能源車踉蹌沖刺
本報記者 余躍(微博)廣州報道
日前,工信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表示,備受業內關注的由工信部主導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以下簡稱《規劃》),已經上報至國務院,正在等待審批。不出意外的話,《規劃》將在今年底正式出臺,并將進一步頒布實施細則。
《規劃》備受關注的原因,在于其將對未來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路線指明方向,此外,圍繞節能和新能源車的補貼額度及補貼范圍、中國新能源車的發展目標等新能源車產業發展鏈條上的諸多關鍵問題,《規劃》也都將一并給出最終的答案。
據了解,《規劃》中將寫明,中國的新能源車發展重點為電動車,其中包括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而普通的油電混合動力車將被劃歸節能車范疇。
仿佛是已經“嗅”到了《規劃》出臺后即將帶來的利好,眾車企在近期扎堆發力新能源汽車。
2011年10月26日,比亞迪e6個人版純電動車定名為“e6先行者”正式上市。而在同一天,通用雪佛蘭Volt沃藍達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新能源車型也在珠海接受媒體試駕。而此前的10月22日,豐田已宣布將投資6.89億美元在中國常熟市建立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重點進行新能源車技術的研發和相關核心零部件的生產。
不過,《規劃》的出臺可能僅僅是個開始,目前,制約新能源車發展的因素眾多,而《規劃》顯然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
實際上,從財政部和科技部于2009年1月25日發出《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作試點工作的通知》至今,時間已過去近3年,國內眾多車企的新能源產品也相繼出爐,但真正實現市場化的沒有一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